药学常识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839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常识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药学常识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药学常识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药学常识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药学常识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常识大全.docx

《药学常识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常识大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常识大全.docx

药学常识大全

药学常识

1.肝药酶“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的简称。

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因肝细胞内存在有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而该系统能促进多种药物发生转化,故称肝药酶。

少数药物的生物转化是靠非微粒体酶的催化,如线粒体中的单胺氧化酶〔MAO〕,血浆中的胆碱酯酶〔ACHE〕等。

中文名:

肝药酶

外文名:

mixedfunctionenzyme

定    义:

促进多种药物发生转化

主要领域:

医药

类    型:

分布位置: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

简介

“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的简称。

此酶系是光面内质网上的一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主要能催化许多结构不同药物氧化过程的氧化酶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

P450是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heme-thiolateproteins〕的超家族,它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包括药物、环境化合物在内的外源性物质的代谢。

其他有关的酶和辅酶包括:

NADPHCYP450复原酶、细胞色素b5、磷脂酰胆碱和NADPH等。

许多药物或其他化合物可以改变肝药酶的活性,能提高酶活性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反之称为“药酶抑制剂”。

药酶诱导作用

酶诱导的结果是促进代谢,通常可降低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诱导剂本身和一些同时应用的药物。

  其中它的自身诱导作用使其用量越来越大而成为这些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

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格鲁米特、灰黄霉素等。

药酶抑制作用

许多药物能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其他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增加。

酶抑制剂:

西咪替丁、酮康唑、西咪替丁、氯霉素、异烟肼等。

2.受体

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ligand)。

受体与配体结合即发生分子构象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反应,如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间黏合、胞吞等过程。

3.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signalingmolecules)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统称为信号分子,它们的惟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

4.胆碱受体

胆碱受体包括两种:

毒蕈碱{(dúxùnjiǎn)[C9H20NO2]X——(X为卤素)}型受体〔M受体〕和烟碱型受体〔N受体〕,毒蕈碱型受体能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即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等。

阿托品为毒蕈碱受体阻断剂。

烟碱型受体〔N受体〕,N1位于神经节突触后膜,可引起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兴奋,N2受体位于骨骼肌终板膜,可引起运动终板电位,导致骨骼肌兴奋。

六烃季胺主要阻断N1受体功能,筒箭毒碱阻断N2受体功能。

〔毒蕈碱〔Muscarine〕是一种天然生物碱,有毒,主要存在于丝盖伞属和杯伞属的真菌中,例如白霜杯伞。

粉褶蕈属和小菇属的真菌中也有发现含有到达摄入中毒剂量的物种。

牛肝菌属、湿伞属、乳菇属和红菇属的真菌也发现无害的微量毒蕈碱。

有些真菌的毒蕈碱含量可变,例如毒蝇伞,通常占鲜重的0.0003%,相比之下,丝盖伞属和杯伞属的真菌毒蕈碱含量可达1.6%。

尼古丁〔Nicotine〕,俗名烟碱,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茄属〕中的生物碱,也是烟草的重要成分,还是N胆碱受体激动药的代表,对N1和N2受体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作用,无临床应用价值。

尼古丁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重复使用尼古丁也增加心脏速度和升高血压并降低食欲。

大剂量的尼古丁会引起呕吐以及恶心,严重时人会死亡。

烟草中通常会含有尼古丁。

M胆碱受体的药理学分型

M胆碱受体的识别位点在各亚型间是相当保守的,虽然目前已得到多种对M胆碱受体有选择性的阻断剂,但仍未发现仅对一种受体亚型具有高选择性的阻断剂。

常用的M胆碱受体亚型的选择性阻断剂如下:

M1胆碱受体亲和力最高的是MT17,它是近年发现的含于非洲绿毒蛇蛇毒中的一种毒素。

其它尚有4-DAMP,tripitramine,哌仑西平等。

M2胆碱受体亲和力最高的是tripitramine。

其他尚有AFDX384,himbacine和4-DAMP。

M3胆碱受体亲和力最高的是4-DAMP。

其他尚有darifenacin。

外分泌腺、平滑肌、血管内皮、脑和自主神经节。

M4胆碱受体亲和力最高的是MT3。

其他尚有4-DAMP,himbacine和AFDX384。

M5胆碱受体亲和力最高的是4-DAMP。

其他尚有darifenacin。

M胆碱受体的分子生物学分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克隆到的M受体cDNAs转录成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的分析,发现至少存在五种不同基因编码的M受体亚型,分别命名为m1、m2、m3、m4、m5受体,较为公认的是M1、M2、和M3三种亚型。

M胆碱受体亚型的分布

M1胆碱受体主要分布在胃壁细胞、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M2胆碱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脑、自主神经节和平滑肌。

M3胆碱受体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平滑肌、血管内皮、脑和自主神经节。

N胆碱受体及其分布

N受体根据分布的不同,分为N1、N2两种。

两者都是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当Ach与N受体结合后,N受体空间构象发生改变,通道开放,发生局部去极化。

当去极化水平到达钠通道开放阈值时,钠通道开放,引发动作电位。

具有N2受体的骨骼肌细胞表现为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肌肉收缩;具有N1受体的神经节次一级神经元表现为兴奋的继续传递。

N1受体分布于神经节。

N2受体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骨骼肌细胞膜〕。

5.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

血液中多种溶质从脑毛细血管进入脑组织,有难有易;有些很快通过,有些较慢,有些则完全不能通过,这种有选择性的通透现象使人们设想可能有限制溶质透过的某种结构存在,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6.组胺C5H9N3

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

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

抗组胺是拮抗组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即应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受体就是拮抗组胺的H1和H2受体。

由于此两种受体在人体内分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它是抗组胺药应用治疗疾病的生理药理基础。

中文名:

组胺外文名:

Histamine性    质:

自体活性物质之一

合    成:

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化学式:

C5H9N3分子量:

111 

中毒现象:

潮红眩晕头痛恶心心律失常检测方法:

ELISA方法

组胺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胺,是由组氨酸脱羧而形成的,通常贮存于组织的肥大细胞中。

在体内,组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引发抗原-抗体反应时,引起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释放出组胺,与组胺受体作用产生病理生理效应。

组胺合成过程主要发生在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肺部、皮肤和胃肠粘膜中,和储存组胺的组织相一致。

在肥大细胞中,组胺作为无活性的复合物储存在颗粒中,这一复合物是由组胺和多聚硫化阴离子、肝磷脂和一种阴离子蛋白所组成。

如果不被储存,将迅速被胺氧化酶灭活。

在水溶液中以两种互变异构体形式存在(Nπ-H-histamine,Nτ-H-histamin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生物胺。

组织胺(Histamine)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炎性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会造成想睡觉等效果。

7.盐酸金刚烷胺

盐酸金刚烷胺为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可以抑制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影响病毒的脱壳,抑制其繁殖,起治疗和预防病毒性感染作用。

金刚烷胺抗病毒谱较窄,主要是用于亚洲A型流感的预防,对于B型流感病毒与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均无效。

因为口服吸收后能通过血脑屏障,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副反应。

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2012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OTC〕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新生儿与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

功能主治

在临床上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A型流感病毒的感染。

在流感流行期采用本品作预防药,保护率可达50%~79%,对已发病者,如在48h内给药,能有效地治疗由于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

进入脑组织后可促进释放多巴胺,或延缓多巴胺的代谢而发挥抗震颤麻痹作用。

对震颤麻痹有明显疗效,缓解震颤、僵直效果好。

起效快用药后48小时作用明显,对多种炎症、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与抗生素合用退热作用好。

原发性震颤麻痹及脑炎后、脑动脉硬化的震颤麻痹综合征,预防和治疗流感A型病毒。

8.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

其它名称

日夜百服咛;小儿百服宁;加合百服宁;必理通;醋氨酚;扑热息痛;泰诺止痛片;退热净;雅司达;泰诺林;泰诺;对乙酰氨基酚;斯耐普;一粒清;Bufferin

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式C8H9NO2,通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癌痛及手术后止痛等。

由对硝基酚钠经复原成对氨基酚,再酰化制得。

值得注意的是体检前服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

化学性质

该品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生,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热镇痛作用强,抗风湿作用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排泄,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

作用

1、用作解热、镇痛、抗风湿药。

2、该品为解热镇痛药,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

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

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

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3、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注:

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9.扑热息痛

中文别名:

 对乙酰氨基酚 、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退热净、醋氨酚、对醋氨酚、索密痛、乙酰氨基苯酚、二醋洛尔。

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等。

该品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

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

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

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适应症状

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

该品因仅能缓解症状,消炎作用无或极微,不能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红、肿、活动障碍,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

但该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等。

应用该品时必要时还须同时应用其他疗法解除疼痛或发热的原因。

毒副作用

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120—500毫克不等。

但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须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脏的毒副反应:

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致使体内生成一种毒性代谢产物,当积存到达一定量时,造成肝脏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脏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

由于过量扑热息痛所致急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进展迅速者可发生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

2、肾脏的毒副反应:

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

3、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

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4、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

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陷入昏迷等。

少见,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

注意事项

1.过量服用立即请医生诊治。

2.不得与其它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

3.如果出现严重的咽喉疼痛,并伴有发热、头痛皮诊恶心或呕吐,应请医生诊治。

4.服药期间防止饮用含酒精饮料,饮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品和其它止痛药。

在以下几种情况服用扑热息痛会引起肝脏损害

〔1〕过量服用。

〔2〕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3〕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4〕肝脏疾病患者小剂量服用也会损伤肝脏。

〔5〕将它与其他含有扑热息痛的头痛、感冒药以及别的药物混合服用。

美国研究人员对300例严重肝功能衰竭病人所作的调查说明,其中38%的病例与服用扑热息痛有关。

而在另一组307名遭受严重肝脏损害的成年病人中,发现有35%的病例与扑热息痛有关。

在这些病例中,大多属于意外,是由于不注意所致。

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

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康、快克、泰诺、感冒灵、帕尔克常用感冒药等均含扑热息痛,这些药最好不要同时吃。

此外,阿司匹林、止痛片、扑热息痛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也具有肾脏毒性。

 

10.阿咖酚散

阿咖酚散,适应症为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包含阿司匹林23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26毫克,咖啡因30毫克。

作用类别本品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规格每包含阿司匹林23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26毫克,咖啡因30毫克.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包,假设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不良反应

1. 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

2. 较少见或罕见的有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多见于大剂量服用本品的患者;②过敏性支气管哮喘;③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④血尿、眩晕和肝脏损害。

禁忌

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 喘息、鼻息肉综合征、对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

3.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

4. 活动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5.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 痛风、心功能不全、鼻出血、月经过多以及有溶血性贫血史者慎用。

3.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5. 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6.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1.不宜与抗凝药〔如双香豆素、肝素〕同用。

2. 本品与皮质激素类同用,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

3. 本品不宜与氯霉素、巴比妥类、颠茄类药物同服。

4.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本品中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均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能增强上列药物的解热镇痛作用。

11.复方氨酚烷胺片

复方氨酚烷胺片,适应症为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盐酸金刚烷胺100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

辅料为:

淀粉、糖粉、硬脂酸镁。

药理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金刚烷胺可抗“亚一甲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繁殖;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效果,并能减轻其他药物所致的嗜睡、头晕等中枢抑制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过敏药,能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人工牛黄具有解热、镇惊作用。

上述诸药配伍制成复方,可增强解热、镇痛效果,解除或改善感冒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12.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

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惟一的一种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

有的人由于肠胃异常,缺乏这种内源因子,即使膳食中来源充足也会患恶性贫血。

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B12。

它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大约需要三小时〔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只需要几秒钟〕才能被吸收。

维生素B12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

维生素B12是B族维生素中迄今为止发现最晚的一种。

维生素B12是一种含有3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4个复原的吡咯环连在一起变成为1个咕啉大环〔与卟啉相似〕,是维生素B12分子的核心。

所以含这种环的化合物都被称为类咕啉。

维生素B12为浅红色的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在pH值4.5~5.0弱酸条件下最稳定,强酸〔pH<2〕或碱性溶液中分解,遇热可有一定程度破坏,但短时间的高温消毒损失小,遇强光或紫外线易被破坏。

普通烹调过程损失量约30%。

缺乏补充

⒈恶性贫血〔红血球不足〕

⒉月经不调

⒊眼睛及皮肤发黄,皮肤出现局部〔很小〕红肿〔不疼不痒〕并伴随蜕皮;

⒋恶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⒌唇、舌及牙龈发白,牙龈出血

⒍头痛,记忆力减退,痴呆

⒎可能引起人的精神忧郁,

⒏引起有核巨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⒐脊髓变形,神经和周围神经退化

⒑舌、口腔、消化道的粘膜发炎。

⒒假设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头发炎、失去味觉等症状,便是缺乏维生素B12的警讯

⒓小孩缺乏维生素B12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表情呆滞、少哭少闹、反应迟钝、爱睡觉等症状,最后会引起贫血。

13.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

13.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补充。

B族是所有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

全是辅酶,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因此被列为一个家族。

分类

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烟酸〕、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维生素B9〔叶酸〕、维生素B7(生物素)。

由于其有很多共同特性〔如都是水溶性、都是辅酶等〕以及需要相互协同作用,因此被归类为一族。

维生素B族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单独摄取任何一种或其中之数种,只会增加其他未补充维生素B的需要量,使摄取不足的部分因为缺乏而造成身体异常,反而弄巧成拙。

维生素B族是个庞大的家族,这些家族成员必须同时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叫维生素B族共融现象。

维生素B族对于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及治疗多种疾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介绍几种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B的作用及缺乏后果〔如下表〕:

维生素B族作用及缺乏症状

维生素B1

〔硫胺素〕是糖代谢中辅羧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主要维持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正常活动。

缺乏:

维生素B1摄入不足时,轻者表现为肌肉乏力、精神冷淡和食欲减退,重者得脚气病。

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临床以神经型为主称为干型脚气病,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称为湿型脚气病。

以急性心脏病变为主者称为脚气性心脏病,重病者可引起心脏功能失调、心律衰竭和精神失常。

维生素B2

〔核黄素〕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生成。

参与体内氧化复原反应和能量生成,参与色氨酸转变为烟酸、维生素B2转变为磷酸吡哆醛的过程,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提高机体对环境应激适应能力。

缺乏:

可导致物质代谢紊乱,表现为唇炎、口角炎、舌炎、阴囊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症状。

核黄素的缺乏会影响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

由于核黄素缺乏影响铁的吸收,易出现继发性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B3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或维生素PP,分子式:

C6H5NO2,耐热,能升华。

烟酸又名尼克酸、抗癞皮病因子。

在人体内还包括其衍生物烟酰胺或尼克酰胺。

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

烟酸在人体内转化为烟酰胺,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类无氧分解的过程。

维生素B5

维生素b5(d-泛酸钙)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水溶液显中性或弱碱性反应。

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具制造抗体功能,在维护头发、皮肤及血液健康方面亦扮演重要角色。

维生素B6

〔吡哆醇〕是机体的中很多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的脱羧作用、转氨基作用、色氨酸的合成、含硫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酮戊酸形成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

帮助糖原子由肝脏和肌肉中释放能量,参与烟酸的形成,氨基酸的运输等。

同时具有抑制呕吐、促进发育等功能。

缺乏:

引起呕吐、抽筋等症状。

单纯维生素B6缺乏比较少见,一般伴有多种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的表现,临床有口炎、口唇干裂、舌炎、易激动、抑郁等症状。

维生素B12

〔氰钴胺〕又称钴胺素,是人体内唯一含金属的维生素。

以辅酶形式参与体内一碳单位的代谢。

可以通过增加叶酸的利用率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红血球的发育和成熟。

维生素B12还参与胆碱的合成,缺少胆碱会影响脂肪代谢,产生脂肪肝。

缺乏:

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维生素B9

〔叶酸〕又名维生素BC叶酸是由蝶酸和谷氨酸结合而成,故又称蝶酰谷氨酸。

作为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酶系的辅酶。

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RNA;参与氨基酸代谢,参与血红蛋白及甲基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的合成。

缺乏:

叶酸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一般不缺乏。

膳食摄入不足、酗酒、抗惊厥药和避孕药等是阻碍叶酸的吸收和利用。

人体缺乏叶酸损害很广泛而深远,可使DNA合成受阻,细胞分裂停止在S期,细胞核变形增大,引起巨红细胞贫血,舌炎和腹泻,造成新生儿生长不良。

叶酸缺乏还导致儿童神经管畸形,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维生素B7

〔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或辅酶R。

是体内羧化酶和脱羧酶的辅酶,与酶结合参与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和羧化过程。

生物素参与脂肪与糖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缺乏:

生鸡蛋清中有一种抗生物素的蛋白质和生物素结合,不能被消化道吸收。

造成体内生物素缺乏,会出现食欲不振、舌炎、皮屑性皮炎、脱毛等症状。

磺胺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生物素,也会引起生物素缺乏症。

维生素B7〔也称为生物素〕是B族复合维生素的一部分。

“VincentDuVigneaud”在1940年首先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