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00564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docx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三份2021年

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讲稿

  今年,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组织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

当前,各地红色村试点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各地党组织要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做强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装配“红色引擎”。

 

  挖掘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红色资源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能够为激发群众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提供深厚的滋养。

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同时,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坚持将党建元素融合到红色资源中去,进一步丰富红色资源的时代意义。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红色资源。

在党性教育基地基础上创办干部教育培训点,积极布局红色公园、红色街区、红色遗址等,倾力打造“红色宣教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要注重对现有红色资源的保护,对红色故居、会议场地、革命文物等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通过走访老党员、翻阅历史资料、问询相关人士等方式收集完善革命历史文化。

深挖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赋予其丰富的时代意义,从而增强红色村的历史厚重感。

 

  讲好红色故事,为乡村振兴“提质增色”。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义务和责任。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组建“红色攻坚党支部”或者“红色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利用好纸质媒介或者互联网媒介的功能,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以“赓续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打磨党性教育精品课程、打造红色直播间、开发沉浸式教育模式,推动红色故事入脑入心,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筑牢思想根基,争当红色故事宣讲的先锋队,深入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将红色精神转化为为群众破题解难的精神动力。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百姓面前,切实引导他们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悟。

 

  做强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积蓄动能”。

要在探索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产业上面下足功夫,走在前面。

红色美丽村庄要统筹整合好“人力、财力、物力、潜力”等资源,精心打造集“红色研学、生态休闲、文明实践、民俗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样板村。

要坚持以传承红色文化、延续红色基因作为突破口,依托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乡村建设带动绿色生态发展,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造福于民,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要注重产业链的提升,通过串联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休闲游、红色文化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周边农户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展。

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利用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使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做强红色产业上努力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并为面上提供样板支撑。

党课讲稿

 

  “基本盘”是指那些改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这也是每一项事业谋求长远发展、稳健运营、自身所应具备的内在价值和存在意义,也就是我们的常说的“内因”或“内驱力”。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

步入“十四五”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新课题,其难度、深度、广度不亚于脱贫攻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上,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人民”这一基本盘,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坚持选优配强,铸就“改不了”的先锋引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有力离不开班子队伍的担当有为。

实践证明,凡是发展好、进步快的地方,首先是班子建设得好。

在新一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村“两委”班子的任期由3年变为5年,这与“十四五”这一历史时期高度契合,身上肩负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围绕增强村级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着眼优化年龄、学历等组成结构,精准科学选配干部队伍;围绕乡村建设“塑形”、乡村产业“壮骨”、乡村文明“铸魂”的需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抓好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围绕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强化跟踪管理,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坚持在村级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事务纠纷调解等一线工作中锻炼、考察、识别干部。

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头雁”队伍,通过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舞台上“领飞先飞争飞”,引领群雁“跟飞齐飞高飞”,充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出来,提升乡村振兴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能增劲。

 

  坚持源头发力,打造“夺不走”的人才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创造、保驾护航。

与大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政策、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人才外流”现象日益突出,要以大力推动人才振兴的“供给侧改革”来打破乡村人才供需不平衡困境。

一方面,加快建立完善扶持乡村发展政策体系,持续落实派驻驻村工作队、选调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项目,积极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优秀大学生、离退休干部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切实加强本土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的培育,坚持“菜单式”培训,定期开展需求摸排,充分发挥政府、事业单位、专业院校等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作用,以本土职业院校、农机推广机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为主要阵地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大力强化人才服务,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类分级评价、跟踪管理、待遇保障等制度,持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干事有舞台。

通过“引、育、留”全要素打造“人才洼地”,为完善基层组织、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培育乡风文明等基层工作输入一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坚持人民首创,收获“丢不掉”的群众支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始终屹立世界之林的重要保证。

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支持力度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工作所能达到成就的高度。

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依靠人民、乡村振兴成果人民共享”全周期强化宗旨意识,以真心真情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发挥好先锋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基层党员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撸起袖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头发展产业等方面亮身份、作表率,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

只有把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才会真正凝聚起来,广泛投身到乡村振兴“大舞台”,支持各项工作的开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真正实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谋得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大公约数”。

乡村振兴讲稿

 

  高尔基曾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建设好农家书屋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激发农家书屋的活力,不能仅让其成为“网红”打卡地,而是要它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加油站”。

 

  多元素注入,开启文化繁荣“新引擎”,让农家书屋“活起来”。

要不断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就必须赋予农家书屋新的内涵、新的机制、新的模式。

这就需要以“农家书屋+”为路径,通过“农家书屋+村邮站”“农家书屋+电商平台”“农家书屋+美丽乡村驿站”“农家书屋+青年之家”“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农家书屋+残疾人阅读平台”“农家书屋+扶贫夜校”“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共建模式,构建一批以阅读为核心,多主题、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推进传统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和延伸服务,让农家书屋“活”起来。

 

  多举措并行,建立乡村振兴“新阵地”,让农家书屋“动起来”。

要使“书香社会”在农村扎根,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走进农家书屋。

要拓展服务内容,通过为农村群众搭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农技培训等平台,开展农技培训辅导,为农民朋友“充电”,为农业生产“求经问宝”。

要通过举办现场讲学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的种养殖技术,同时邀请有经验的农户现场传授技术、解疑释惑,开拓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思路,让农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要依托农家书屋,以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为目标,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让农家书屋“动起来”。

 

  多角度发力,打造延伸服务“新平台”,让农家书屋“用起来”。

农家书屋是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要真正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满足基层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就必须发挥农家书屋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用好用活农家书屋,真正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让这一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食粮”。

要依托农家书屋,举办政策宣讲、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电影放映、文艺汇演、灯谜竞猜等活动形式,打造“种书乡间”活动品牌,逐步构建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农村全民阅读,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农家书屋”真正“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