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476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要点

(一)会计的本质

“信息系统论”是西方信息论和系统论与我国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余绪缨教授最先提出了“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观点。

“管理活动论”指出,“会计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它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特点

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以合法有效的凭证为依据。

(3)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相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通过特定的方法对本单位经济业务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目的和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核算便失去意义,并因缺乏约束机制,难以保证所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四)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本主义的会计对象是资本运动).资金运动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资金运动就其动态来看表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其静态来看,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

企业会计对象又可具体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五)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假定或会计前提。

它是会计人员面对着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作出的推断。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1。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这一特定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资金,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独立核算,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会计主体假设为企业会计明确了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会计分期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期,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财务报告.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对会计核算上的时空计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六)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权益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比较符合经济业务事项的经济实质,有利于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它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一律以实际的款项收付为标志。

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

可靠性可靠性又称真实性、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

相关性相关性又称有用性,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又称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它又包括两层含义: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横向可比。

5。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

谨慎性谨慎性又称保守性、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

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八)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发挥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决策方法、会计控制方法等。

1.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确认、计量、计算、记录、报告和日常监督所采用的方法,通常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审核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2。

会计分析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是利用会计报表等提供的会计信息,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研究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状况、鉴定经济效益、找出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等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比较法、比率法、因素分析法等.

3.会计预测方法会计预测方法是利用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和非经济信息,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成本、利润等进行科学预测所运用的方法,包括趋势预测法(含指数平滑法、直线预测法、非直线预测法等)、因果预测法等。

4.会计决策方法会计决策方法是根据一定的财务目标,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选择最优方案所运用的方法,一般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两种,包括量本利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

5。

会计控制方法会计控制方法是以既定的财务目标为依据,按照所确定的决策方案控制企业经济运行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预算控制方法、责任会计方法、存货控制方法等。

(九)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账户这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核算所采用的专门方法.设置账户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的归类,就可以对各种经济业务(会计上又称做“会计事项")所引起的资金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这样就便于分门别类地取得经营管理上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便于检查分析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账户在实务中常称为会计科目.其实会计科目应该是账户的名称,而不是账户本身。

设置账户对于正确运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核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相对于单式记账而言的,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单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更完整地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并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审核和填制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凭证只有经过有关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据以记账,从而保证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真实性.因此,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是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

4.登记账簿账簿是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登记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先后顺序,分门别类地记入有关账簿的方法.在一定的会计期末,应进行对账、结账,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基本资料。

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各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

账簿记录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成本计算是确定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以及当期损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是确定当期损益的重要前提之一。

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种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以及对银行存款和应收款项的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有数,确保财产账实相符的方法.实施财产清查,对于及时发现账实是否相符、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落实相关经济责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定期、总括反映企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财务成果和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

其完整性、真实性、正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志,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有关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上述会计核算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即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得这些方法之间形成了密切相关的关系。

其具体表现为:

首先,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采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列示应记入的账户及金额,将一般经济信息转换为初始会计信息;其次,根据记账凭证的记录,过入有关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有关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并进行结账;最后,以账簿记录为基础,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可见,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围绕“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的程序,呈现出随着会计期间的推进而不断反复的会计循环。

(十)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具体来说,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将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净现金流入。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出,负债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被称为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索取权,负债反映的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取权,而且通常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取权要优先于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索取权,因此,所有者享有的是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两者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因此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严格区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产权比率等。

在实务中,企业某些交易或者事项可能同时具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将属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分开核算和列报。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所有者权益即为企业的净资产,是企业资产总额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反映所有者(股东)财富的净增加额。

通常企业收入增加时,会导致资产的增加,相应地会增加所有者权益;企业发生费用时,会导致负债增加,相应地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因此,企业日常经营的好坏和资产负债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和资本的保值增值。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指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所得税等组成部分。

其中,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数额又称之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数额即为企业的净利润。

资产=权益.这就是企业会计的基本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存量会计等式,它既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同时也表明了形成这些资产的资金来源及这些资产的归属关系。

会计的基本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

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以及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权益有债权人权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之分,因此,基本会计等式可以进一步扩展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虽然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就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来看,则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是发生的经济业务,只涉及资产方面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增减变动,不涉及权益方面的项目,增减的数额相等,因而资产总额不变,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仍保持平衡关系。

第二种是发生的经济业务,使资产方面和权益方面有关项目的金额同时增加。

资产、权益以相等的数额增加,不会影响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第三种是发生的经济业务,使资产方面和权益方面有关项目的金额同时减少。

资产、权益以相等的数额减少,不会影响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

第四种是发生的经济业务,只涉及权益方面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增减变动,不涉及资产方面的项目。

增减的数额相等,因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仍保持平衡关系。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全面地、相互关联地反映的一种方法.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资产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额记入账户的贷方,若有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期末实有数额。

其计算公式如下: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负债的减少额记入账户的借方,若有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负债期末的实有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共同类账户的结构:

这类账户或者只有借方余额,或者只有贷方余额,但不可能同时具有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根据共同类账户期末余额的方向,可以确定账户的性质.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是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记入账户的借方,若有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所有者权益期末的实有数额。

其计算公式与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相同。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成本的减少或转销额记入账户的贷方。

期末经结转后,一般应无余额,若有期末余额,一般应在借方,表示期末在产品上的资金占用数额.其计算公式同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1)收入类账户:

在账户的贷方登记本期收入的增加数,借方登记本期收入的减少或转销额,期末余额在贷方,但收入类账户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

在账户的借方登记本期费用的增加数,贷方登记本期费用的减少或转销额,期末余额在借方,但费用类账户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

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要求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登记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在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在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

记入借方的金额与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等式和记账规则来检查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到了一定时期末(例如一个月),将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以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

如果记账中出现错误,就可能使借贷双方金额出现不平衡。

因此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根据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定期进行汇总试算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1)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如果一笔经济业务同时涉及某一个总分类账户所属的几个明细分类账户,应分别记入有关的几个明细分类账户。

(2)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的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账户记在借方,明细分类账户也要登记在借方;总分类账户记在贷方,明细分类账户也要记在贷方.

(3)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相等。

一笔经济业务同时记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所属的几个明细分类账户时,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应与记入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一)资金筹集业务

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资金,作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

这些资金都是从不同的来源渠道取得的。

企业取得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

(1)吸收所有者的投资。

(2)向金融机构举借债款.(3)发行企业债券.1。

“实收资本”账户。

借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减少数,贷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增加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资的实有数额。

2。

“资本公积”账户。

借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减少数,贷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增加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资本公积的实有数额。

3。

“短期借款”账户.企业取得短期借款时,表明流动负债增加,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借方;归还短期借款时,表明企业短期借款的减少,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

4。

“长期借款”账户。

企业取得长期借款时,表明流动负债增加,应记入“长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借方;归还长期借款时,表明企业长期借款的减少,应记入“长期借款”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归还的长期借款。

5。

“应付债券”账户。

企业发行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账户,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本账户(面值);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还应按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本账户(溢折价)。

企业发行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本账户(交易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二)生产准备阶段

货币资金形态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筹集到的资金首先进入供应过程,在供应过程中,主要是取得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而且要保持一定量的储备。

企业必须在等价交换原则下,以货币资金购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和各种材料物资,为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作准备.这时资金就由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固定资金形态和储备资金形态。

1.“固定资产"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结存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2.“在建工程”账户。

借方登记在建工程的发生额,贷方登记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结转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企业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的价值。

3。

“在途物资"账户.借方登记已购入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即不论材料物资是否运达企业和是否验收入库,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转入“原材料”账户借方的实际采购成本。

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已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4.“原材料"账户。

借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所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5。

“应付账款"账户.借方登记偿付的供应单位的款项,贷方登记应付材料供应单位的款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应付款项。

6.“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

借方登记企业因购买材料而应向供应单位连同买价一起支付的增值税税额,即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方登记企业因销售产品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增值税税额,即增值税销项税额。

期末余额应在贷方,表示企业当月应实际向税务部门缴纳的增值税税额.7.“预付账款”账户.企业向供应单位预付账款,表明企业的债权增加,应记入“预付账款"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收到供应单位提供的材料,冲销预付款时,表明企业债权的减少,应记入“预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和“在途物资”等账户的借方.期末如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收到材料的预付款项。

8。

“应付票据"账户。

企业偿还应付票据时,借记本账户,开出承兑汇票时,贷记本账户。

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款.

(三)产品生产业务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造出各种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的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共同构成了所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随着各种生产费用的发生,资金逐渐由储备资金、固定资金和货币资金形态而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伴随产品的完工和验收入库,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