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栏存档.docx
《宣传栏存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栏存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宣传栏存档
·
宣传栏
(1)
1.什么是普通话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之意。
而是“规范、标准”之意。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2.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3.推广普通话的有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
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
方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
政策: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5.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和基本措施
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
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是面向部门和地区普及普通话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依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语水平测试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
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保证推广普通话及普通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一度的推普周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工作。
宣传栏
(2)
朗读技巧专题
语言是一门科学,要学好语言,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
语言基本的、主要的手段、语言的艺术化、语言技巧所包含的内容等等。
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语言实践。
其有关的理论知识有:
一、语言基本的主要手段
基本的主要手段:
塑造人物,展现作品的内容、情节。
就是通过语言把作品内容以及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传达出来而感染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满足艺术欣赏的同时也受到审美教育,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二、语言的艺术化
语言的艺术化,通俗点说,就是要用语言打动人,不能把话说得平平淡淡。
二、语言技巧
(一)什么是语言技巧
所谓语言技巧,就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正确地处理语言的轻重强弱、断连疏密、刚柔扬抑、快慢缓急等的辨证关系,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应富有表现力与音乐性。
(二)语言技巧的内容
1.轻重强弱
生活中我们为了把一句话或一件事说清楚,往往把主要的词加以强调,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对方了解。
语言中的轻重强弱,可以说是在每句话里都存在的。
重音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之分,对重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加重,强调的方式多种多样。
强调方式:
加强阴凉;声音放轻减弱,延长或减慢;强调次的前后运用停顿;加强力度;夸大调值,增强音势。
如:
《松树的风格》中:
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时随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五虑地生长。
这里“茁壮地”与“无忧五虑地”都是应该加以强调的。
但是前者体现了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就宜用加强力度的方式,后者说明它对不利的自然条件的蔑视,就可用轻快舒缓的方式。
轻重强弱是相对比较而存在的。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为了让别人听清楚,就平均对待把很多词都念得很响,甚至把一些轻声字也不念轻,结果走向了反面,造成主次不清,语意不明,语言科班。
重音过多,相互抵消了,就等于没有重音;重音越少,句子就越清楚。
轻与重、强与弱是对立统一的,没轻就显不出重,没有弱,也就比不出强,是相辅相成的。
要通过轻重强弱和其他方面的配合,把每句话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2.断连疏密
我们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可能一口气把全部内容说完,而是一句一句地说,有断有连,中间有一些长短不同的停顿,在句与句 的衔接上,也是有疏有密的。
那里当断,那里当连,是由话的意思与思想感情决定的。
当断不断,连成一片,就不能把语意交代清楚;反过来,当连不连,又会造成破句,令人费解,甚至误解。
停顿有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两种。
标点符号是停顿的标记,它表示句子的不同长短的停顿和不同预期。
这种根据语言逻辑而产生的停顿,我们叫它逻辑停顿。
心理停顿是有声语言表达上的特殊技巧。
它不受语法规则的限制,是由感情支配的。
心理停顿必须有真实的感情作基础,要有充分的内在根据,停顿有旧暂,服从与感情的需要。
心理停顿往往是由于感情的激动,有时是要多加思考,或是不愿意说下去,说不下去等等原因而产生的。
停顿是声音的休止,但不是思想感情的休止,而是感情和思想活动的延续。
不然,就会破坏语言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停顿的作用还在于造成一种情节发展中的悬念。
声音的静止,会引起观众更大的注意,在思想,感情上准备向高潮发展。
这样不仅不是中断。
而是积蓄着更大的力量,孕育着更大的动势,充满着向前的冲击力。
所以,断,正是为了更好地连,作用是积极的。
如:
我|考取|了。
(感情激动) 我看|你去|比较合适。
(多加思考)你怎么能这样做!
(不愿说下去,说不下去等原因)
3.快慢缓急
歌曲为歌唱者谱写了旋律,规定了节奏和节拍,念词与朗读却不同,快慢缓急要读者通过对作品的研究理解进行处理。
生活中一切运动都有它自己的节奏,有快有慢,有急有缓,走路和跳绳的节奏不一样,织布与打铁的节奏也不相同。
要正确地描述生活现象,反映出事物动态和内心感受,就须使语言的快慢缓急和所叙述的内容的节奏想符合。
比如《和太阳比赛早起》,第一段的节奏比较缓慢,强调方式是轻声处理,而第二段“太阳露出头顶了……”的节奏应较快,强调方式是加大调值的处理。
由此说明,语言的节奏随着事物本身的节奏而改变。
一般地我们称由事物激动的内心感情的强若叫节奏,说话的快慢叫速度,有时也就把内心感情而引起的语言快慢的变化,统称为语言节奏。
语言的节奏总是以感情为依据,是随着内心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的。
生活里,一般情况下,是内心节奏强,话就说得快,内心节奏缓弱,话就说得慢。
但也有时看来似乎是矛盾的。
例如:
和别人争论一个问题,争论到不可开交时,你说“你——你——太主观了!
”语言速度慢了,但并不说明你内心平静了,恰恰相反,你为对方固执到不可理喻而愤慨。
语言速度的减慢,不是预期的减弱而是更加强了,与内心的节奏,还是一致的,即使是停顿,也是有节奏的,是在整个语言节奏中的。
念词,朗读以及讲故事必须根据内容和感情的变化,掌握语言的节奏,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切忌语言刻板化,或把自己的语言习惯带到创作中去。
说话习惯慢,到激动处也是慢腾腾的;说话习惯快的,描述“林荫道上散步谈心”也给人一种两人赛跑的感觉,都是要不得的。
节奏强也不能仅仅用加快速度来表现。
还要注意语言的衔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说话说得快,可是句与句之间接得不紧凑,还有的是吞字,即吃掉字,快慢没和疏密有机结合,节奏还是不对头。
快慢缓急都是相对而言的,需要快的时候,也不能一个劲地快,慢也不能一个劲地慢,要做到“快而不慢,慢而不快”。
这就是说,要快而不乱,不能含混不清,慢而不拖,不能疲疲沓沓。
快里要有慢,慢里要有快,欲快先慢,欲慢先快,快慢交替,有张有驰,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生活的图景和感情的变化。
4.刚柔扬抑
语言的鲜明性,是由说话人对他所说的事物的态度决定的。
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语气,语气不同,语意也有了变化。
语气是要通过语调体现出来的。
语气的刚柔,表明说话人的态度,语调的扬抑,是表达语气的声音色彩。
语调是有声语言所特有的。
语言借助语调,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同样一个字,从人们嘴里说出来,却可以多种多样,用以表达丰富的感情和复杂微妙的态度,试以一个“我”字为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问句采用不同的方式回答。
谁?
我。
谁敢上?
我!
或我…… 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我……
谁在那里啊?
我——
这种刚柔不同的语气,就是通过抑扬、高低、长短、轻重的语调变化表现出来的。
当然,刚柔抑扬,高低长短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表现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
在语文朗读中,准确而鲜明的语调,是在正确理解作品与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娓娓而谈的,就不应侃侃而谈;当轻言细语的,就不能盛言厉色。
明确了语言目的,又有了深刻的感受,那语言就将是有感而发,就能在这个基点上寻找,选择准确的语调把任务的爱憎褒贬体现出来。
三、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朗读兴趣的若干点感受
1.重视老师的领读、范读、学生跟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学生听听有关的声音资料。
2.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积极性。
3.对于不同的文章,应才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神态、眼神等个方面的配合。
4.严格训练语言技巧
⑴ 发音松弛,字字有力,句句自然、甜美。
⑵ 口齿清楚(核心),注意分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字、儿化音等。
⑶ 语调丰富,抒情低而清楚。
注意停顿,注意表情丰富,声音响亮。
宣传栏(3)
1.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什么是普通话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之意。
而是“规范、标准”之意。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3.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何在
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第二,有利于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第三,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各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四,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第五,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信息的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什么是推普周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有哪些
一级甲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甲)、
一级乙等:
乙等(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乙)
二级甲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甲)
二级乙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乙)
三级甲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甲)
三级乙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三乙)
6.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方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政策: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7. 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准。
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不过该表公布后又作了几次调整,一共恢复使用了28个被淘汰的异体字(参见“学习《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一题)。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为准。
8. 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所谓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
(1)定量:
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常用、通用汉字的数量,即对现代汉语用字作一个全面、精确的统计,确定数量,并使之合法化。
(2)定形:
定形就是规定汉字使用的统一字形,即对每一个汉字定形,做到一字一形,不能一字多形。
(3)定音:
定音就是规定每一个现行汉字规范化的标准读音。
(4)定序:
定序就是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
9. 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规范汉字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我国现行的语言文字的通用范围有所不同,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语言文字两个层次。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10.何谓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
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和意向外化为语言、动作、表情等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显著的相关。
宣传栏(4)
1. 何谓校园语言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是指师生员工在学校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
2.什么是公务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和基本措施
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
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是面向部门和地区普及普通话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依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语水平测试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
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保证推广普通话及普通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经国务院批准,自 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一度的推普周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工作。
4. 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应坚持的基本思路
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党政机关、大众传媒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通过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基本措施,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监督的体制和机制,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是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应坚持的基本思路。
5.“三纳入一渗透”是什么
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6. 朗读技巧专题
语言是一门科学,要学好语言,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
语言主要手段、语言的艺术化、语言技巧所包含的内容等等。
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语言实践。
语言的主要手段:
塑造人物,展现作品的内容、情节。
就是通过语言把作品内容以及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传达出来而感染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满足艺术欣赏的同时也受到审美教育,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语言的艺术化,通俗点说,就是要用语言打动人,不能把话说得平平淡淡。
所谓语言技巧,就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正确地处理语言的轻重强弱、断连疏密、刚柔扬抑、快慢缓急等的辨证关系,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应富有表现力与音乐性。
语言技巧的内容:
(1)轻重强弱;
(2)断连疏密 ;(3)快慢缓急 ;(4)刚柔扬抑
7.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朗读兴趣的若干点感受
(1)重视老师的领读、范读、学生跟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学生听听有关的声音资料。
(2)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积极性。
(3)对于不同的文章,应才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神态、眼神等个方面的配合。
8.严格训练语言技巧
(1)发音松弛,字字有力,句句自然、甜美。
(2)口齿清楚(核心),注意分辨前后鼻音、平翘舌
音、轻声字、儿化音等。
(3)语调丰富,抒情低而清楚。
注意停顿,注意表情
丰富,声音响亮。
9.教师上课,学生回答,是否使用普通话?
学校采取什么措施强力推进
师生在课堂上都应该用普通话。
这也是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
学校采取的措施:
(1)领导听课检查指正。
(2)为学生发放卡片、记录教师不规范用语用字,课下交给老师,师生相互促进。
10.课外活动时间师生进行普通话语言交际,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
(1)师生相互监督,互相指正,共同提高。
(2)成立普通话督查小组,多名督查员在校园监督,发现不规范用语,立即指出,责令改正。
宣传栏(5)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六条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5. 《扫除文盲条例》:
第六条 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6.《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7.《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第十四条 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 文件摘录 :
(1)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 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国务院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4) 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国发[1992]63号):
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通话,学校是基础。
学校用语一律使用普通话。
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要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学校推广普通话,必须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必析规章制度。
学校推广普通话的重点是各级师范院校,初等和中等学校 。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职业高中的幼师类、文秘类、公共服务类专业都要开设普通话课程,要把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基本功,认真训练,严格考核;普通话不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进行补课和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发给毕业证书。
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
对语文教师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应有理高的要求。
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教育和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
初等、中等学校语文学科和大专院校中文系的有关课程,要讲授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8.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