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661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精品教案.docx

四两拨千斤虚词精品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

【教学目标】

1.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领略语言文字中的无穷奥妙,品味语言文字的无尽魅力,从而激发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热爱生动、丰富和优美的祖国语言。

3.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4.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5.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要虚词在句中表达特定意义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2.掌握复句的类型、特点及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够准确地消除语句的歧义。

4.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类型,一是连词、副词、介词等重要虚词的辨析选用,一是关联词语的选填。

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三类:

一是填空选择题,二是辨析病句的正误选择题,三是修改病句的应用题目。

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教学过程】

1.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2.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

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

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

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

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如:

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

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

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

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

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

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

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

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

“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

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

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

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

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

“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

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

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

如:

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

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

如:

啊、唉、呀等。

(6)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如:

哗、唧唧、哐、滴答等。

三、要点点拨

虚词使用中的十个注意点

1.吃透规定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吃透规定要求,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如:

(1)老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终于被“四人帮”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牛棚里。

(2)赵明十分诧异地问:

“难道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或者考理科?

(3)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致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分析:

(1)句中,“终于”有努力获得某种结果之意,而“被害死在牛棚里”显然不是老将军想努力获得的。

(2)句中,“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应换用“还是”。

(3)句中,“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而形成的结果,但多指不好的结果,而“不理会刮起的风沙”,只能说明他用心,说不上不好,应换用“以至”。

2.把准词性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

(4)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

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5)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

分析:

(4)句中,“刚才”是时间名词,它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该换用时间副词“刚刚”。

(5)句中,“偶然”是形容词,它不能充当“写写”的状语,应该换用副词“偶尔”。

3.摆正位置

虚词的摆放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而不能错位。

如:

(6)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7)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分析:

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反之,则放在主语前。

(6)句中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他”,后面分句的主语是“大家”,二者不一致,所以,“因为”应调到主语“他”前面。

(7)句中,“经过”放在“他”前面,与“……研究”构成介宾短语,充当该句的状语,造成了该句主语的残缺,所以应该把“经过”调到主语“他”之后。

4.辨析异同

近义虚词要辨析出它们的异同点,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取舍。

如:

(8)其实,就是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官民关系也曾作过显示着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付诸了行动。

A.关于B.对于

(9)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A.逐步B.逐渐

分析:

“关于”“对于”都引进涉及的事物,但“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

(8)句中“对于……作阐述”,旨在指出对象,故应选用“对于”。

“逐步”“逐渐”都表示事物的发展进程,但“逐步”侧重于分步性,“逐渐”侧重于渐进性,

(9)句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分步实施的,故应选用“逐步”。

5.对应搭配

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

如:

(10)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条件决定的。

(11)不管学习和工作条件这么艰苦,师生们都不怕。

分析:

(10)句中,介词“由于”不能与动词“决定”搭配。

应该把“由于”改为“由”。

(11)句中,关联词“不管”不能与代词“这么”搭配,只能与“多么”搭配。

6.辨明关系

为了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辨明关系,否则就会发生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使用错误。

如:

(12)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13)他们取火烤煮食物,大大减轻了用嘴巴撕咬生肉所用的力量,因为原来向前突出的嘴巴向后退缩。

(14)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又作了较大的修改。

分析:

(12)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该句犯了关系混淆的使用错误。

(13)句中,“嘴巴向后退缩”是“嘴巴所用力量减轻”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产生的原因,所以不能使用表原因的“因为”,只能用表结果的“所以”,该句犯了关系颠倒的使用错误。

(14)句中,“出版多年”与“作较大修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删去“所以”,该句犯了强加关系的使用错误。

7.有机衔接

虚词作为语句表意的纽带,必须准确地显现出句意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做到有机衔接,而不能与语意逻辑相悖。

如:

(15)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6)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分析:

(15)句中,“没有把握……,单凭……”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大大削弱……”,前后语意之间的逻辑联系应该是顺接,用了“反而”就变成了反接,应删去。

(16)句中,“老师不及时提醒我”的结果是“我准会办错事”,前后语意之间的逻辑联系也是顺接,用了“否则”就变成了反接,应删去。

8.谨防脱漏

虚词的脱漏会直接导致成分的残缺,甚至影响到语意的表达,必须谨防。

如:

(17)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

(18)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分析:

(17)句中,“在”后面缺少搭配的词语,导致了成分的残缺,应在“形象”后面补上“方面”,构成介宾短语,充当“有”的状语。

(18)句中,由于缺少虚词造成了句子的歧义,是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还是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感到气愤?

按照语意逻辑,应是对后者感到气愤,所以应在“揭发”的后面补上助词“的”。

9.删除赘余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随意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

如:

(1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0)当个体权益受到无理的侵犯或粗暴的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21)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分析:

(19)句中,“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

(20)句中,“诸”是一个文言合音词,相当于“之于”,已包含有一个“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于”,就造成了重复。

(21)句中,“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构成了一个介词结构,充当该句的状语,这就造成了该句主语的残缺,所以,应删去“对于”,让“科学家、技术人员”充当主语。

10.形式变换

有些虚词的使用形式虽然变换了,但其表意效果却是不变的,我们应通晓它们形式的变换,切不可定势思维。

如:

(22)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对科学著作是看不懂的。

(23)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来说是看不懂的。

(24)他缺少工作经验,难免不会出现一些差错。

(25)他缺少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分析:

(22)句中,“对”的使用形式是“主体对客体”。

(23)句中“对……来说”的使用形式是“客体对主体来说”,二者使用形式虽然不同,但其表意效果却是相同的,都表示“主体对客体”的行为。

(24)句中的“难免不”虽然比(25)句中的“难免”多了一个否定词“不”,但并不改变表意效果,二者都表示“不容易避免”之意。

【达标检测】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__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这些“新发现”___________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__________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烟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学生的借书证,_________可以借十函线装书。

A.称道涵盖有害竟然B.称奇囊括有毒居然

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_________!

②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_________我精神的抚慰。

③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_________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踪迹给予越发B.踪迹给以更加

C.踪影给予更加D.踪影给以越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映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最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毋庸_________,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_________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_物体下沉。

A.置疑兴味反之B.质疑趣味反之C.质疑趣味否则D.置疑兴味否则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8.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_________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___,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

“这将_________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B.坦陈 场合 必需 必定

C.坦承 场合 必需 必然D.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9.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_________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_________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________诚实温和。

A.考查宁可品性B.考察宁愿品性C.考查宁愿品行D.考察宁可品行

10.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_________是一个“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_____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_________出来。

A.也躬身体现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D.也躬行发挥

11.(08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_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1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______说什么求甚解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

______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好读书,这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_______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A.无论或因为才渐渐B.即使和因此就渐渐

C.无论或因为才自然D.即使和因此就自然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须保留的一句是()

A.咱们厂里所需的原料已经运来,并被存放在库房里了。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交朋友。

C.北京地区今年少雨,大风却比近两年的偏多。

D.天阴得这么厉害,怕是要下大雨,所以你还是带把雨伞。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购药协议既无单位负责人或经办人签名,又无落款时间,也不加盖行政公章。

B.到目前为止,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C.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D.刘勰的《文心雕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当然是经典著作,但不适宜选作中学语文教材。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

A.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应该记载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而且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

B.精读与泛读,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结合得好,甚至可以是一种读书的艺术。

C.按常理来说,点球是应该进的,而世界级球星更没有理由不进,虽然罚点球不是在激烈的鏖战中,但是“进与不进”却很关键,而且起到“定乾坤”的作用。

D.这件事,他明明做错了,但是他不但不思悔改,而且变本加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至跌入了犯罪的深渊。

16.下列各句的括号中,必须加“了”的一组是()

①有时为()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

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每天读报的好习惯。

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车子就不能通过。

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

“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哲学家微笑()一下,深表赞许。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这件事他明知错了,但是仍不肯改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只是)

B.让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一起为母亲的生日祝福吧。

(一齐)

C.这等古文基础,读《水浒传》姑且不能,更何况读《史记》了。

(尚且)

D.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了歧视似的。

(由于)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近一个月来,他一向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

B.研究院决定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急需的仪器。

C.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D.这一考古发现,引起了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关注。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

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______不想去,只是没工夫罢了。

②文章流畅______很好,而主要的还在于内容。

③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______如此,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

A.未尝诚然倘若B.何尝诚然唯其

C.何尝虽然倘若D.未尝虽然唯其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所以每一卷作品也何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

B.同志们盼望早日归队,上阵杀敌,张思德又何曾不是这样的心情呢?

C.老杨说:

“自家兄弟,何其如此客气呢?

客气了,反而见外了。

D.与其靠外地供应,何如就地取材,自己创造。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B.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C.无论有无考生缺考,监考员均需准确无误地在缺考登记卡上填写市、县、科类、考场号、科目代号并签名。

D.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不能抄袭别人的经验,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B.那里出产的梨子究竟有多少种呢?

很惭愧,我几乎难于记住它们所有的大名。

C.那天晚上刘翔要参加110米栏决赛,我和两位好友不但熬夜观看,没想到连爷爷奶奶也守在电视机前。

D.我们应该注意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因此当别人用言语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2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进行合理的分工,________,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________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然趋之若鹜。

③与会的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________轻率。

A.从而不管失之B.进而尽管有失

C.进而尽管失之D.从而不管有失

2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________内历而起作用的。

②要他放弃已经经营多年的小店,那________是要他的命。

③经过战斗考验的作家,________有敏锐的感觉和旺盛的战斗力。

A.通过简直必然B.通过几乎必定

C.经过简直必定D.经过几乎必然

2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与其说这雄伟壮丽的建筑群中人类的奇迹,________说它们是历史发展造就的产物。

②郭敬明自己也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