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299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8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x

滇西城镇群规划

 

滇西城市群规划

(2011-2030年)

 

文 本

(公示稿)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西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滇西地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西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

(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6)《云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

第三条规划期限

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范围本次城市群规划范围涵盖大理、德宏、保山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

国土面积合计68015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滇西城市群全域。

第二层次:

包括大理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优先保护永续利用

保护滇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

加强对区域性重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法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以及城市水源地的保护。

加强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保护,有序引导开发利用。

2、统筹协调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建立城乡社会与公共服务体系。

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合理聚集。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发展水平。

3、因地制宜

根据滇西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开发。

一切开发应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容量之内,严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4、特色发展

坚持走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促进城镇化加快提高。

充分挖掘滇西的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云南边疆地域文化,并引导城镇建设的特色发展。

5、集约发展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坝区优质耕地。

提高土地利用的空间效率与结构效率,鼓励城镇建设利用地质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坡地,少占平坝耕地。

改变能源消费方式,逐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行公共交通出行,逐步减少工业与城市的碳排放,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滇西这片人类的净土。

第三章目标与战略

第六条定位目标

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先行区及国际陆路大通道门户;我国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以发展外向型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云南省重要增长极和门户城市群。

第七条质量目标

指标

分类

代码

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现状

2010年

目标值

指标

类型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经济

指标

1

GDP

指标

GDP总量

亿元

930

1500

2300

4000

引导型

人均GDP

元/人

14000

15000

25000

40000

引导型

服务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

39

42

45

48

引导型

工业用地增加值

万元/KM2

70000

150000

210000

300000

社会

人文

指标

2

人口

指标

人口规模

万人

758

777

820

880

引导型

医疗

指标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

个/万人

25

30

50

70

控制型

教育

指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0

95

97

99

控制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9.52

64

70

80

控制型

居住

指标

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M2/人

20

22

25

控制型

就业

指标

预期平均就业年限

30

引导型

出行

指标

公交出行率(含组团通勤)

20

40

60

引导型

生活生产用水利用指标

万元GDP耗水量

M3/万元

350

250

115

100

控制型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93.89

100

100

100

控制型

能源

指标

单位GDP能耗水平

tce/万元GDP

1.83

1.5

0.95

0.65

控制型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5

8

10

引导型

环境

指标

4

生态

指标

森林覆盖率

55

58

60

65

控制型

污水

指标

城市污水处理率

30

60

90

控制型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0

95

100

控制型

垃圾

指标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40

70

100

控制型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30

60

90

控制型

第八条总体发展战略

在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整合区域产业、人口、生态、人文资源,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极化发展大中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

全方位拓展与东南亚、南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推动矿产业、能源、进出口加工贸易、制造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与人居环境,重点提升快速发展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滇西城市群整体活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为滇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空间载体,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九条分项子战略

1、生态安全战略

立足滇西生态本底,因势利导,构筑区域安全的生态格局,延续川滇生态屏障余脉,为我国保存保护好战略性资源区域。

2、极化增长战略

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有序引导优势资源要素向核心地区集中,培育一到两个地区增长极,通过率先发展,带动并辐射滇西地区发展。

3、外向型主导战略

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以瑞丽国家级重点实验区为先导,打造若干个外向型产业基地,推动外向型消费品加工制造业体系形成。

4、交通先导战略

依托国家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加快建设滇西高效交通体系。

建立健全以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航空为主导的现代交通与物流体系,率先实现跨境经济走廊的全面高速化、大运量化,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加强群内各主要城市、城镇之间的城际联系,积极依托高效交通打造一小时核心经济圈。

5、特色化产业战略

保护利用好滇西地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积极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潜力,推动滇西旅游、文化创意、手工艺品、珠宝加工、影视传媒向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对滇西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产业化改造,向深加工发展,形成滇西的特色产业体系。

6、城乡有序统筹战略

实施“双向推进”战略,即以大理中心城市为核心向西辐射,瑞丽国家重点开放开发实验区为支点向腹地延伸,在条件成熟时期形成另一个区域增长极——隆腾芒次区域都市圈,最终实现主要走廊上增长核心的全面极化,以核心增长极作为带动辐射滇西城乡发展的重要支点,并通过轴廊进行扩散提升小城镇的数量与规模。

7、跨区域竞合战略

滇西地处我国西南国境,应处理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关系,从竞争向竞争合作双赢的战略着眼,内引外联,利用自身的地缘区位优势,加强对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机遇,实现区域共同快速发展。

第四章滇西城市群空间布局规划

第一节空间结构规划

第一十条空间发展结构

空间结构:

“一脊两核一区”。

一脊:

依托西出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发展“脊带;两核:

大理城市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一区:

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两条发展轴:

一是依托滇缅印的西翼发展轴;二是联系丽江-大理-临沧东翼发展轴。

第一十一条都市圈布局结构

1、大理都市圈

核心圈层:

以大理市主城、祥云、弥渡、宾川、巍山构成的半小时通勤圈。

紧密圈层:

以漾濞永平、南涧、洱源及小城镇构成的一小时通勤圈。

外围圈层:

以鹤庆、剑川及若干小城镇构成的外围发展区域

2、隆腾芒都市圈

核心圈层:

隆阳区、腾冲、芒市、龙陵构成的的半小时通勤圈。

紧密圈层:

以梁河、盈江、陇川、施甸、昌宁及小城镇构成的一小时通勤圈。

外围圈层:

瑞丽为核心,由沿边口岸及特色小城镇构成的外围发展区域。

3、区域绿核

以横断山系-碧罗雪山、云岭余脉为骨架,大理点苍山脉、永平博南山和云台山,云龙天池、永平金光寺、苍山自然保护区形成的区域生态绿核,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良应作为区域的重要生态保护地。

第二节 生态功能分区与发展指引

第一十二条生态结构体系规划

形成“一区、四廊、八核”的生态空间结构。

一区,即滇西北部至西部区域构成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屏障区;四廊,即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澜沧江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云岭——苍山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玉龙雪山南部——鸡足山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八核,即苍山洱海、南涧无量山、永平金光寺、清华洞、云龙天池、巍宝山、施甸南部区域、来凤山。

第一十三条生态功能类型分区

滇西城市群生态功能类型区组成

功能类型

州市

城镇

山林生态协调区

保山市

昌宁

大理州

永平、云龙、漾濞

怒江州

兰坪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保山市

腾冲

怒江州

泸水、福贡、贡山

水源涵养生态协调区

大理州

宾川、鹤庆、剑川

集镇密集生态协调区

大理州

大理、弥渡、巍山、洱源、祥云

城镇点状生态协调区

保山市

保山、施甸、龙陵

大理州

南涧

德宏州

盈江、瑞丽、梁河、陇川、芒市

第一十四条生态功能类型分区指引

(1)山林生态协调区

保护措施:

开展面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恢复面山植被,加快兰坪、漾濞等地区的林权制度改革,协调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发展,转化林业资源粗放利用模式,逐步形成特色经济林、林浆纸、林化工及生物质能源、林下非木资源开发利用、木材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保护森林资源。

(2)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的开发与利用,对已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在山脚、陡坡等敏感地区进行重点绿化;城镇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相协调,避免城镇用地侵占保护区;产业发展结合城镇资源特色,在滇西区域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同时,注重滇西水能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3)水源涵养生态协调区

保护措施:

加快剑川、鹤庆、宾川等地区的整体水资源保护,控制城镇污染物总量的排放,统筹协调湖泊、河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的发展,减少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的开发和工业污水对湖泊、河水流域的污染。

(4)城镇密集生态协调区

保护措施:

从区域整体出发,优化和调整大理等中心城镇产业结构,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指标。

优化城镇内部生态环境,强化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城镇公共绿地建设,严格保护与城镇建设密切的外围山体林地。

加快城镇饮用水源工程建设,统筹九大高原湖泊的截污工程和城镇排污工程建设,保证湖泊、河流水质安全。

(5)城镇点状生态协调区

保护措施: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渐转变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模式;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加快农村新能源利用和截污工程建设,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发展新型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

第一十五条环境承载力提升规划

1、土地环境保护对策

通过开发未利用土地和寻求耕地的异地代保增加可利用土地总量,通过耕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等补充耕地。

2、生产清洁环保对策

全面实行清洁生产计划,建立健全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引导、企业自觉实施和政府积极推进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

滇西各工业园区特别是滇西西部及西北部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和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3、节能节水对策

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滇西主要工业行业耗能耗水较高、节水潜力较大的实际情况,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长期战略方针,深挖各行业节水潜力,建设节水型工业,发展节水型农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

第三节 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

第一十六条产业发展战略

1、改革与振兴具有一定优势的资源开采行业、初级加工业;动力欠缺、潜力不足的现状规模产业,使之成为具有滇西地区影响力的产业。

2、强化资源、能源条件充分、技术日臻完善、市场需求广泛、较具先进性的产业,使之具有东南亚地区影响力。

3、壮大具备独特资源优势、广域竞争力强、可持续的优质产业,培育中国—东盟自贸区重要制造业产地和商贸文化中心。

 

第一十七条城市产业布局规划

各城市规划期主导产业类型如下表所示:

地区

主导产业类型

大理州

生物资源创新产业、装备制造业、矿冶、物流业

大理市

汽车及配套产业

纺织及服装产业

商贸金融服务业

物流产业

漾濞县

钢佚

农产品加工产业

 

 

祥云县

有色金属冶炼

金属深加工和轻工业

商贸金融服务业

 

宾川县

建材

有色金属冶炼

农产品加工产业

 

弥渡县

建材

有色金属冶炼

农产品加工产业

 

南涧县

建材

有色金属冶炼

农产品加工产业

 

巍山县

建材

有色金属冶炼

农产品加工产业

轻工和纺织产业

永平县

建材加工

生物资源创新产业

 

 

云龙县

建材

化工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

农产品加工产业

洱源县

生物资源产业

农用机械装配业

矿冶业

 

剑川县

矿冶

有色金属

建材

旅游产品配套加工

鹤庆县

矿冶

生物及能源高新开发

 

 

 

怒江州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农产品加工产业

泸水县

旅游及配套服务

农产品加工产业

物流

 

兰坪县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

农产品加工产业

 

 

 

保山市

进出口加工业、物流业、冶金、农产品加工业

隆阳区

进出口加工业

冶金

商贸金融服务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

施甸县

农产品加工产业

生态农业

 

 

腾冲县

珠宝玉石特色工贸

进出口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

 

龙陵县

进出口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

 

 

昌宁县

农产品加工产业

生态农业

 

 

 

德宏州

进出口加工业、物流业、商贸服务业、边贸旅游业

瑞丽市

珠宝玉石特色工贸

进出口加工业

商贸金融服务业

物流

芒市

旅游产品配套加工

进出口加工业

物流产业

商贸金融服务业

梁河县

农产品加工产业

生态农业

 

 

盈江县

进出口加工业

物流

农产品加工产业

 

陇川县

农产品加工产业

生态农业

 

 

第一十八条产业密集区布局规划

根据滇西产业特点及空间分布主导因素,划分六大产业密集区。

包括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密集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外向型产业密集区、地方特色产业密集区、旅游及配套服务产业密集区、商业金融密集区。

(1)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密集区

产业核心:

大理、洱源

单元组合:

大理、洱源、鹤庆、永平、芒市

工业园依托:

大理创新工业园区、洱源邓川工业园区、鹤庆兴鹤工业园区、永平苏屯工业园区、芒市工业园风平帕底片区

(2)先进制造业密集区

产业核心:

大理、祥云;隆阳区、腾冲

单元组合:

大理、祥云(东部组团);隆阳区、腾冲(西部组团)

工业园依托:

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区、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芒市工业园遮放及龙江片区

(3)外向型产业密集区

产业核心:

芒市、隆阳区、腾冲

单元组合:

芒市、保山、腾冲(内圈层);瑞丽、盈江、陇川、梁河、施甸(外圈层)

工业园依托:

芒市工业园区、保山工业园区、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瑞丽工业园区

(4)地区特色产业密集区

产业核心:

腾冲、瑞丽

单元组合:

腾冲、瑞丽;盈江、陇川、巍山、弥渡

工业园依托:

芒市工业园区、保山工业园区、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瑞丽工业园区、巍山工业园、弥渡工业园

(5)旅游及配套服务产业密集区

产业核心:

腾冲、瑞丽;大理

单元组合:

腾冲、瑞丽;大理;祥云、巍山、弥渡、剑川、鹤庆

工业园依托:

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瑞丽工业园区、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巍山工业园、弥渡工业园、剑川上兰工业园、鹤庆兴鹤工业园

(6)商业金融服务密集区

产业核心:

大理、隆阳区

单元组合:

大理、隆阳区;祥云、宾川、腾冲、芒市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一十九条人口与城镇化发展预测

规划近期(2015年):

常住人口777万人,城镇人口27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5%。

规划远期(2030年):

常住人口880万人,城镇人口51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8%。

第二十条区域人口空间引导

1、重点城市:

人口高度密集的迁入区。

滇西半小时通勤圈地区,这些地区是人口的主要承载区,包括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圈、隆阳区-腾冲-芒市都市圈。

应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人口向城市(镇)集中,削减农村人口,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2、产业重点发展区:

人口相对密集的迁入区。

滇西一小时通勤圈地区是人口集聚的次级区域,包括次级中心城市区域,应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投入,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3、生态控制地区:

人口低密度的迁出区。

对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的区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的水源保护地。

该区应控制并削减人口增长,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及农业文化,严格控制第二产业尤其是污染型产业的发展其余地区。

4、其它区域:

人口中等密度的相对平衡区。

鼓励本地劳动力的就地城镇化,并加大该地区对外来劳动力的吸纳,作为人口和产业进一步扩散的承接地。

平坝地区应以城镇为转移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第二十一条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1)城镇等级结构

2030年滇西城乡居民点体系等级一览表

城乡居民点体系等级

城镇个数

城镇名称

省域中心城市

1

大理市

次区域中心城市

2

隆阳区、瑞丽市

州市域重点城市

5

泸水县、芒市

祥云县、腾冲县、宾川县

县域中心城镇

16

弥渡县、昌宁县、施甸县、兰坪县、巍山县、洱源县、梁河县、南涧县、剑川县、漾濞县、云龙县、永平县、龙陵县、陇川县、兰坪县、盈江县

省级重点镇

46

(2)城镇规模结构

至规划期末形成1-5-4-8的规模序列结构。

2030年滇西城镇规模等级规划一览表

等级规模(万人)

城镇个数

城镇名称

>50

1

大理市(75)

20~50

5

隆阳区(45)、祥云县(32)、腾冲县(32)、芒市(24)、瑞丽市(30)

10~20

4

宾川县(15)、弥渡县(12)、泸水县(15.5)、昌宁县(10)

5~10

8

龙陵县(8)、施甸县(8)、鹤庆县(5)、巍山县(5.5)、洱源县(6.7)、盈江县(8)、南涧县(6)、陇川县(5)

<5

52

梁河县(4)、剑川县(4)、漾濞县(4.5)、云龙县(4)、永平县(4)、兰坪县(3)、另46个重点小城镇

(3)区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2030年滇西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

城镇类型

城镇个数

城镇名称

区域综合型

5

大理市、隆阳区、芒市、泸水县、瑞丽市

旅游型

4

腾冲县、巍山县、云龙县、宾川县

工贸型

4

祥云县、兰坪县、盈江县、陇川县

特色产业型

11

永平县、鹤庆县、南涧县、弥渡县、洱源县、剑川县、漾濞县、龙陵县、昌宁县、施甸县、梁河县

(4)重点城市职能:

大理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度假旅游目的地,云南省重要增长极,滇西城乡统筹先行区,是以冶金、装备制造业、旅游文化业、生物资源开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滇西中心城市,滇西城市群核心。

瑞丽市:

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对外门户,沿边民族睦邻和谐发展示范区,以旅游文化、口岸贸易、进出口加工、特色农产品、珠宝加工业为主的我国西南重要门户城市。

隆阳区:

桥头堡建设的门户枢纽,云南省重要的制造业承接转移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以光电子、珠宝加工、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滇西城市群核心城市。

腾冲县:

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对外门户,是以滇西文化、火山热海特色旅游、珠宝加工与口岸贸易为主的山水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芒市:

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滇西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是以特色经济作物、生物、食品加工业、民族文化产业、口岸贸易、物流业为主的滇西城市群南部中心城市。

泸水县: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遗产地,是以水能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及生态旅游为主的云南省新兴旅游城市,滇西城市群门户城市。

第五节城乡空间开发建设指引

第二十二条城乡空间开发指引

城乡建设增长压力较大的核心地区在坝区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鼓励产业和建设向外围地质条件允许的半山及山地转移,引导平坝核心地区与外围山坝地区的协调发展。

将节约城乡建设用地的重点领域放在农村地区的村庄建设,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工作重点放在各级城镇,将提高存量土地使用效率的重点放在城镇的周边地区、城中村和各类开发区。

第二十三条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山地城镇规划应遵循安全、保护、系统、经济、多样性和发展的原则。

(1)安全原则:

应从用地选择、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市政设施布置、综合防灾、生态保护、防灾机制等方面将安全原则贯穿山地城镇规划建设全过程。

(2)保护原则:

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划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山地城镇。

(3)系统原则:

应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和生态环境因素,以系统的思想统筹影响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4)经济原则应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节约能源、节约投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环境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