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运动》教学设计6.docx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运动》教学设计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6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时教法分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动因及意义。
3.理解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在我国古代,人们看到无数江河滔滔之水日夜不息地奔向海洋,千百年来也不改变,而大海却始终不满不溢,感到非常奇怪。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人设想在大海东面,非常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渊谷,叫“归墟”。
由于“归墟”的存在,致使百川归流,大海永远不会满溢。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滔滔江水汇入大海,大海的水位却不见上升吗?
导入新课——大气环流。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水圈即水循环和海水的运动等。
水循环是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纽带,是地球圈层的重要内容,海水的运动与人类关系密切。
在高考中命题率较高,常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及河流特点为重点,密切结合人类活动的实践,以图表为平台,创设情境命题,既有单独命题,也有和区域地理的知识相结合的命题。
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①看教材P45-4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水循环”,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12-1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
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
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6: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4。
←步骤5: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题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步骤4:
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47图2-2-3的解读,讲解“探究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特点”,总结方法规律。
←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4。
步骤7:
教师通过【例2】,讲解“探究2洋流的分布与影响”,总结方法规律。
→步骤8: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3、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9:
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重点)。
3.结合地图,理解洋流分布模式,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重难点)。
4.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3.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重点)。
课前自主导学
水循环
1.类型及主要环节
字母
类型
主要环节
A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h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
B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C
陆地内循环
g植物蒸腾和j蒸发,h降水
2.原因
3.意义
思考交流
1.水利枢纽建设会对水循环的哪个环节产生直接影响?
【提示】 地表径流。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1.概念:
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
2.主要动力:
盛行风。
3. 分类
(按性质)
4.分布(北半球冬季)
(1)洋流名称
区域
洋流
共有洋流
太平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
大西洋
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2)分布规律
①热带和副热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是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南极大陆外围:
南纬40°附近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
5.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暖流使所经地区空气变暖、变湿,给其流经的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的西部形成了温暖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寒流使所经地区空气变冷、变干,给其流经的地区带来低温、干燥的气候,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沿岸寒流的影响密不可分。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各种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都是因为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②上升流存在的海区亦可形成大渔场,如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影响
①海轮顺着洋流航行会加快速度,并可节省燃料。
②寒暖流相遇,容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③洋流从两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
(4)对近海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近海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净化,但同时也使污染范围扩大。
思考交流
2.3年前,日本小姑娘美智子在北海道东部释放了一只漂流瓶,今年3月,有人在台湾捞到了这支漂流瓶。
试说明这支漂流瓶可能经历的洋流历程。
【提示】 千岛寒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
课堂互动探究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特点
【问题导思】
1.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哪个环节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提示】 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其中海面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2.自海面蒸发开始,按环节说出海陆间循环的过程。
【提示】 海面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洋。
3.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促进了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水循环调节着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
4.为什么说水循环对人类社会意义重大?
【提示】 因为水循环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
循环
过程
示意
特点
作用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特别提醒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例1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
(1)~
(2)题。
(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
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
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
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
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思路点拨】 首先判断各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其次明确:
水循环中各环节的水量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在雨季大、旱季小。
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环节。
【解析】 第
(1)题,东亚和南亚地区以及开普敦附近,7月份为雨季,环节①、②、⑥的水量都较大;地中海地区7月份为旱季,环节③的水量较小。
第
(2)题,跨流域调水是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对径流总量影响不大;植树造林和修水库可以增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环节④和⑤)。
【答案】
(1)C
(2)C
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问题导思】
1.影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2.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读P48图2-2-5,说明在信风和西风作用下分别形成的洋流。
【提示】 信风:
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
西风:
西风漂流(北半球分别是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3.比较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与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的差异。
【提示】 大洋西岸:
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分布着暖流,气旋型大洋环流分布着寒流。
大洋东岸:
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分布着寒流,气旋型大洋环流分布着暖流。
4.轮船夏季自东向西穿过北印度洋是顺航还是逆航,冬季呢?
【提示】 轮船夏季自东向西穿过北印度洋是逆航,冬季是顺航。
1.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2.图解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的区别
甲 乙
提别提醒
(1)世界洋流模式图的记忆,可联想为[
],中低纬度流向为北顺南逆,中高纬度为北逆南无。
其成因要和风带相结合。
(2)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
①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②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③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④强劲的西风加剧海水的蒸发,消耗了热量。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2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若该图所示陆地为亚欧大陆,则东部的洋流是( )
A.墨西哥湾暖流 B.日本暖流
C.巴西暖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
(2)若该图所示陆地为北美大陆,则东部的渔场是( )
A.纽芬兰渔场B.北海道渔场
C.北海渔场D.秘鲁渔场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熟记世界洋流的分布。
图示大部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洋流所在位置为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西部暖流,由此判断在不同海域的洋流名称。
【解析】 第
(1)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如果图示陆地为亚欧大陆,则东部的洋流为日本暖流。
第
(2)题,如果图示陆地为北美大陆,则东部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受其影响形成的渔场是纽芬兰渔场。
【答案】
(1)B
(2)A
图表活动解读
图表解读
[图表展示]
教材第47页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图精要]
由图名可知,本图展现的是水循环的类型和各环节。
读图把握以下要点:
(1)分清三种循环的类型和分布的空间范围。
(2)观察每种循环的组成环节。
[图表应用]
1.判断:
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提示】 正确。
2.属于陆上内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
A.长江东流 B.塔里木河夏汛
C.台风登陆D.海水蒸发
【提示】 B
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B.人工降雨
C.地表径流D.植物蒸腾
【提示】 C
活动点拨
教材第51~52页案例
【点拨】 依据洋流分布图,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为寒流分布区,北半球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南半球为秘鲁寒流。
受寒流影响,气候干燥。
“厄尔尼诺”使该地水温升高,进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答案】 1.“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因为厄尔尼诺现象正好发生在圣诞节前后。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2.厄尔尼诺现象是世界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为东太平洋地区带来大量降水,可能使那里暴雨成灾;使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出现持续干旱,南太平洋和日本地区出现强烈的热带风暴。
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它使东太平洋中上涌的冷水减少,甚至消失,水温升高2~6℃,下层海水中的营养盐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继而使食鱼的海鸟大量死亡。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