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2268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docx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

临澧县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

工作方案

一、概述

1、项目名称:

网络联校

2、申报单位概述

临澧县实验小学创建于1988年,是县教育局直属小学,临澧教育的窗口示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000m2,建筑面积8890m2,现有教学班级34个,在校学生2057人。

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38人,专科学历50人;有周乃恒、周兰英、胡菊香等3名特级教师;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80人;有10名市县学科带头人,26名省市骨干教师;有21名教师分别在省、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奖,23名教师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等称号。

先后获得湖南省合格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常德市名优学校、常德市示范性完全小学、常德市明星学校等荣誉称号。

2015年被授予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创新应用示范学校。

3、工作目标内容与期限

工作目标:

我校地处临澧县城区,属于县直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和硬件水平相对优越,软件资源比较丰富。

而且,我校还是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两年的试点工作,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试点工作目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何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创造性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学校争创省名优学校,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破解的课题。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扶助薄弱学校进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内容与期限:

主要内容是:

立足城乡之间,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网络主校(临澧县实验小学)与网络分校(修梅镇中心小学、停弦镇中心小学、临澧县第四完小三所学校)之间开展教师结对帮扶和教育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机制,推动联盟学校间教师的教学互助、教研互帮互学、同步互动、教学相长,努力实现联盟学校学科教学同步直播、同步互动直播的设施条件建设标准,不断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研究创新网络环境下转化学困生研究课题。

我校创建网络联校示范工作选题确定为:

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项目探索的周期为两年(2017--2018年)

二、网络联校立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拥有实力雄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团队。

学校拥有3名特级教师,一大批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

学校经常不断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45岁以下教师人人能熟练从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完成网络交流,80%的教学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合格。

2、具备优越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

2001年学校就被授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近年来,我校信息技术建设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学校不断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具备的信息化状况为:

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2台服务器、4台核心交换机、8台楼层交换机、1台路由器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50m互联网。

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学校共有计算机网络终端156个。

交换机总接口240个。

各教室、教学功能室、行政办公室、计算机房、教研室的桌上均有终端。

学生电脑室有电脑72台,教师电脑“一人一机”。

数字化多媒体“班班通”现状:

在全校34个班级安装了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并投入使用。

“班班通”使每一间班级教室都能上网,为师生共享网上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校园广播网现状:

学校的有线广播网络,采用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

校园闭路电视网现状:

学校拥有校园电视台,有专门的电视台演播室和电视中心主机房各1间,闭路电视信号辐射到全校34个班级教室。

学生多媒体电脑室:

学校拥有多媒体电脑室一个,共55台计算机,2010年配置,运转性能良好。

多媒体电教室:

学校拥有多媒体电教室1个,面积100平方米,可供70名学生上课。

多功能报告厅:

学校拥有多功能报告厅1个,面积400平方米,融多媒体教学、教师会、视频报告于一体。

目前,我校已拥有“一台”、“两站”、“三室”、“四网”校园信息化的硬实力。

“一台”即校园电视台,拥有中心主机房1个,辐射到全校30多个班级教室;“两站”即学校网站和卫星地面接收站;“三室”即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四网”即校园电视网、千兆校园网、校园广播网和视频监控网。

3、有着强有力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支撑。

一是发展环境优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等发展要求,临澧县委、县政府也对我校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临澧县提供数字校园建设蓝本”。

二是组织结构完备。

成立了以校长李光才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黎松具体负责,副校长汪明初、刘军,教务主任胡菊香、财务会计杨惠林、专职信息技术管理员李伟等人员保障为主体的信息化工作团队,确保把信息化项目建设放在学校发展首位。

三是资金渠道广博。

我校是临澧县县直学校,拥有独立法人资格,是临澧县窗口学校。

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县教育局一贯来对我校建设不遗余力,社会企事业单位在我校发展过程功不可没,将一如既往为我校品质提升出力。

四是保障制度完善。

我校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研究制订了《临澧县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出台了《校园信息化工作责任制度》《优质资源“班班通”使用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为数字校园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4、具有得天独厚的实施信息化项目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

我校地处县城区安福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学校属教育局直属小学,是全县小学窗口的示范学校,是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重点扶持单位。

二是规模优势。

我校拥有教学班级34个,在校学生2000人,教师95人,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县直学校。

建设数字化校园能让2000师生受益,能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三是资源优势。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88名专任教师中,100%的教师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大学本科学历占40%以上,为学校信息化提供了扎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借助企业老板、企事业单位、教育主管部门投入,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吸纳社会投入,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办学水平优势。

临澧县实验小学是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水平方面具有政府支持、部门保障等多方面的优惠条件。

三、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1)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

开展教育信息化网络联校的团队建设示范和设施条件示范,探索立足城乡之间,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网络主校(临澧县实验小学)与网络分校(修梅镇中心小学、停弦镇中心小学、临澧县第四完小三所学校)之间开展教师结对帮扶和教育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机制,推动联盟学校间教师的教学互助、教研互帮互学、同步互动、教学相长,努力实现联盟学校学科教学同步直播、同步互动直播的设施条件建设标准,不断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研究创新网络环境下转化学困生研究课题。

我校创建网络联校示范工作选题确定为:

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校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指具备学好教学内容的智力,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等,其学习效果偏差,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要求的学生。

网络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在进行学困生的教学时更具有传统学习环境无法具备的优势,我们将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从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角度来破解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具体任务:

1、充分掌握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①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激发学习动机

②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进行归因训练,

③利用网络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

④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⑤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进行角色扮演

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施成功教育

⑦利用网络的交互控制功能,教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⑧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正确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学困生转化工具。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工具很多,能够作为学困生转化工具的相关软件也很多,我们除了利用微信、QQ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要正确掌握下面几个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工具。

①网络课程

对由于课堂教学不能满足需要而形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络课程的学习来进行自主学习:

自己拟订学习计划,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时间。

除此之外,学困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中的在线答疑等模块与其他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寻求帮助。

同传统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由于其不受学习时空的限制,比较适合自制力较强的学困生。

②网络教育游戏

网络教育游戏将教学内容以网络游戏为载体传递给学习者,集内容的教育性、游戏的趣味性和网络的互动性于一体。

对于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而产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育游戏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加以监督,适时地将学困生由对游戏的兴趣转引导到学习内容上来。

③“人人通”空间平台

我校为全体师生、家长搭建了“人人通”的学校空间、教师空间、班级空间。

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在空间中参加合作学习,在空间里得到更多教师和学生的帮助。

3、努力突破网络环境中学困生转化方式和途径的局限性。

①对于一些本身自制力就比较差的学困生,网络上的生动的多媒体资源会分散学困生的注意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容易让学困生产生依赖思想,甚至养成抄袭的习惯。

②学困生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和交流,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偏离学习的主题。

③通过网络平台间接与学困生沟通比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缺乏眼神、手势等方面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影响相对较弱。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9月)

⑴申报教育信息化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

⑵加快学校硬件建设,打造更优的学生网络学习环境;

⑶全面提高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环境的能力;

⑷成立专项研究领导小组;

⑸培养专项研究的技术人才。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6月)

⑴召开专项研究领导小组会;

⑵启动示范专项研究项目,通过“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模式。

网络主校骨干教师参与面达到60%以上;

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网络环境下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

⑷收集信息,不断完善专项研究运行过程;

⑸定期召开专项研究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专项研究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8年7月--)

⑴整理和分析专项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⑵展开专项研究辐射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⑶总结提升,形成有示范引领的成果向全县、全市推广。

四、网络联校工作组织与管理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网络联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1)网络联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李光才临澧县实验小学校长

副组长:

刘文景临澧县第四完小校长

黎松临澧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汪明初临澧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刘军临澧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朱爱军临澧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胡菊香临澧县实验小学教务主任

陈林临澧县停弦中心小学校长

汪顶湘临澧县停弦中心小学校长

组员:

李音余颖刘银华李伟蒋小华文惠敏

印山红赵爱华邹红艳舒霞汪毅

职责:

加强示范研究组织领导,协调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①制订网络联校创建工作方案;

②根据创建工作方案制订具体细则;

③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④指导各学科、各班级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

⑤定期组织工作检查与评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⑥安排与做好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管理。

(2)网络联校示范专项研究条件保障小组

组长:

汪明初

副组长:

刘军

成员:

杨惠林李音李伟

职责:

加强专项研究工作的服务保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网络联校示范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

董林

副组长:

李光才

成员:

黎松朱爱军胡菊香李音余颖邹宏艳文惠敏

蒋小华甘莲芳王玉娥印山红王春华李伟

职责:

加强专项研究,带领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运用网络学习环境转化学校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①制订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具体工作计划与具体操作细则;

②负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组织工作;

③指导组织教师经验交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④定期进行示范研究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2、示范工作进度安排

五、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按照学校信息化示范工作要求,我们计划三步走:

第一步,网络完善阶段。

利用原有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与县教育城域网无缝接驳,确保1000M带宽到各终端,实现校园网络零盲点无障碍全覆盖,建设好基于校园的数据服务器。

建立完整的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体系,逐步充实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确保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步,网络提高阶段。

搞好“班班通”、“人人通”建设,组织建设好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确保硬件维护、网站开发、安全维护自主化,保障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

同时,大力着手优质资源多渠道充实、优化,发挥“班班通”功能,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

第三步,网络发展阶段。

打造绿色数字校园,实现校园教育教学、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数字一体化。

转变教育工作者主要职能,使其专业化程度提高,充实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人才,使优质资源开发、组织、使用、评估体系更加完善,提高办学品位,力争将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六、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

一是体制保障。

建立“以县主导,学校自主研究”的工作体制。

二是组织保障。

成立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李光才任组长,分校校长、主校副校长任副组长,行政人员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校副校长黎松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学校配备专职信息网络技术员,一名网站管理人员,一名专职或兼职网站通讯员。

三是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网络联校创建工作规划,完善网络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上网制度、网站信息上传审核制度,电脑室、多媒体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室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学校校长、行政人员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制》、《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多媒体“班班通”课堂使用管理制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与考核制度》《教师电子备课制度》,做到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各项工作坚持制度作保障,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条件保障。

一是要保障建设资金。

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学校信息化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争取县财政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每年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教育网络建设与维护,保障信息化日常管理经费和工作正常运转。

二是要提升队伍素质。

制定教师信息技术普及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普及培训,学校网管人员要获得省教育厅等部门颁发的网络安全上岗证,并确保规定年龄段内的教师取得符合要求的信息技术高级等级证书。

搞好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认真利用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环境保障。

一是优化工作环境。

严格实行学校信息化建设“专人负责、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做到工作有计划、研究有阵地、建设有经费、发展有成果。

二是优化安全环境。

推行学校信息化建设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加强信息化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安全以及校园网设施安全等方面工作,明确信息化服务管理及校园网安全制度,校园网络安装防火墙,防止病毒攻击。

建立保障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确保学校信息化设施安全和网络安全。

三是优化社会环境。

加强学校信息化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省级示范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引导社会关注信息化建设、家长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师生自觉参与实践,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准。

七、成果应用

作为常德市名优学校、明星学校,临澧县窗口学校,我校重视将研究成果在全县推广应用,我们将分三个层次进行成果应用。

1、通过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本校学困生的转化;2、将研究成果推广到我校的网络盟校。

与分校城区县四完小、农村地区修梅中心小学、停弦中心小学结成网络联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共享共建、创新应用、深度融合;3、将研究成果向全县各学校推广,我校将以点带面,边研究、边推广,指导我县各学校做好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我县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临澧县实验小学

2017年5月

 

《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研究方案

【课题的提出】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

“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学校、家长颇感棘手的问题。

虽说我校在“学困生”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不可否认,一部分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以加班加点为代价,这使教育走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也有部分学困生对教师的教学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走向对立。

那么,如何转困、脱困,改变单靠“时间”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教学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课题研究。

2、时代在不断前进,教育在不断发展。

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进步的时代。

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这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那么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本课题想利用网络环境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虚拟环境等优势,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本课题通过分析当前学困生的一些心理特点,试着通过网络环境,利用网络游戏、网络通讯、网络课程、QQ、微信等多种方式提出一些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课题研究综述】

1、概念界定

(1)学困生: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指具备学好教学内容的智力,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等,其学习效果偏差,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要求的学生。

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其相对性,“学困生”是相对优秀生而言的;二是其发展性,“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有效教育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

(2)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它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认为:

“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下,应是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挖掘学困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2)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这表明学困生的自我发展和提高,根本上必须改变内在的精神体系,挖掘内在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收益。

(3)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每个人至少具有7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智力。

不同人的7种智力水平有所不同。

学困生群体也是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点和闪光之处,而这正是他们寻找自信、走向成功之路的基础和支撑。

(4)布卢姆动态教育理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既承认由于差异而出现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又相信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的互相补偿性。

充分认识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一样所具有的人格的独立性和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困。

 【课题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新时代下学困生的成因。

(2)寻求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3)发现并正确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学困生转化工具。

(4)认识并突破网络学习环境中学困生转化方式和途径局限性。

2、研究内容

(1)分析新时期学困生形成原因。

①课题组所有成员都要进行调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学困生成因分析。

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听课习惯、注意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家访、电访:

对个别“学困生”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包括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学习环境等。

学困生学习情况分析:

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谈话:

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②班主任老师除完成上述调查外,还要进行学生心里及思想方面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如:

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

(2)寻求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3)发现并正确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学困生转化工具。

(4)认识并突破网络学习环境中学困生转化方式和途径局限性。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法:

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献。

查阅国内外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有关文献,学习有关学习心理研究的著作。

(2)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时期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3)个案研究法:

抽取几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和家长进行研究,收集信息。

(4)对比分析法:

通过QQ、网络课程、网络教育游戏、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转化学困生,再对不同方法不同学生进行作业、学习态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5)经验总结法:

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后,观察学生在校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信心等,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寻找有效地转化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遵循以下原则:

1、情感化原则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们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

对学生充满理智的爱,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同时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兴趣层进原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

为此教师必须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渗与教学活动,培养其在活动中的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学困生的“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他们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

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

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畏,克服不足,同时要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它因素的发展。

已致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循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