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763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

A.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

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

C.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D.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

【答案】1.A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2~3题。

2.该漫画所提示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碱化

B.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

C.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

D.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全球水平衡

3.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下列地理现象反应的地理环境属性相符的是()

A.十里不同天B.牵一发而动全身

C.秋分种麦正当时D.一山有四季

【解析】第2题,该图所提示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是植被破坏后,导致气候改变,是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B对。

不能反映土壤盐碱化问题,A错。

只是一种愿望,不是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C错。

没有改变大气成分,D错。

第3题,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现象反应的地理环境属性相符,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对。

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体现的差异性,A、D错。

秋分种麦正当时,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C错。

【答案】2.B3.B

“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有蓝色花。

完成4~5题。

4.“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变化性

5.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

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

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

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

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

【解析】第4题,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

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故答案选B项。

第5题,“无尽夏”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应该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花开以蓝色花为主。

故答案选B项。

【答案】4.B5.B

区域内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M代表()

A.气候变暖B.臭氧层破坏C.植被破坏D.修建水库

7.M要素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

A.地下水水量增多B.气温年较差变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河床向“V”型发展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由于M,大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加大,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加重,据此可判断M为植被破坏。

故选C。

第7题,据上题分析可知,M为植被破坏,会导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量减少,A错误;气温年较差变大,B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沉积严重,下游河床不会向“V”型发展,D错误。

故选B。

【答案】6.C7.B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

据此完成8~9题。

8.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气候干旱,日较差大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光照强烈,地形平坦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9.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带B.热带稀树草原带

C.寒带苔原带D.温带荒漠带

【解析】第8题,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故A项正确,D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B项错误;地形平坦,无法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

第9题,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D项正确;温带草原带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故A项错误;热带稀树草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故B项错误;寒带苔原带位于苔原气候条件下,故C项错误。

【答案】8.A9.D

下图为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11.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

【解析】第10题,湖泊最初以水体为主,随着植物的增多,湖底沉积物增加,水体面积缩小,最终成为陆地。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A对。

B、C、D错。

第11题,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环境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B对。

区域性主要指区域内一致,A错。

差异性指区域间不同,C错。

与开放性无关,D错。

【答案】10.A11.B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1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

图中地壳的运动引起地形抬升,地形抬升,使背风坡受湿润气流影响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形成草地和荒漠。

所以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第13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答案】12.A13.D

14.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下列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答案】14.B

同一自然带,气候条件可能不同;同一气候区,由于内部的差异性,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多种自然带()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16.并不只是对应一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有()

①热带雨林带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热带草原带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15题,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可形成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两种植被;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影响下形成热带草原植被。

故C正确。

第16题,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雨林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带对应热带草原气候。

故B正确。

【答案】15.C16.B

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

读图,回答17~19题。

17.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

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A.550千米B.1000千米C.1200千米D.1400千米

18.对树线高度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A.经度位置B.纬度位置C.海拔D.降水量

19.玉山树种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热量B.海拔C.降水D.土壤

【解析】第17题,读图,根据垂直自然带和水平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水平方向常绿阔叶林分布的范围从20°延伸到30°附近,大约跨10个纬度,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0千米,计算可得,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1000千米,故选B。

第18题,树线高度取决于森林的成长状态,而森林的成长与水热、海拔等密切相关,但与经度关系不大,据此选A。

第19题,纬度越低,海拔越高,降水越丰富,垂直自然带种类越多,而与土壤分布无关,故选D。

【答案】17.B18.A19.D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据此完成20~21题。

20.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1.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第20题,读图,沿X方向植被带从热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荒漠,主要是热量因素造成的,且热量在减少。

沿Y方向植被带从温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草原,是水分因素造成的,且降水量在增加。

故选D。

第21题,读图推断,Y方向为经度地带性,植被从热带荒漠带过渡到甲,应为热带草原。

X方向为纬度地带性,植被从温带草原过渡到水分更多的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故选A。

【答案】20.D21.A

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

据此完成22~23题。

土壤

主要分布地区

有机质含量(%)

统计的标本数

暗棕壤

东北地区

2.14—16.4

29

棕壤

山东半岛

2.07—7.05

32

红壤

南方低山丘陵

0.52—1.95

47

 

22.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其主要影响因素()

A.成土母质B.人类活动C.地形D.气候

23.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第22题,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作用持续时间长,有机质含量少。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含量高。

故D正确。

第23题,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是从我国的南方到北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故A正确。

【答案】22.D23.A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图。

据此完成24~25题。

24.①所在高原的自然带主要为()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季雨林带D.热带荒漠带

25.②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受流经沿岸寒流影响D.地处山地迎风坡

【解析】第24题,图示为南美洲,①所在高原是巴西高原,自然带主要为热带草原带,B对。

热带雨林带分布在③亚马孙平原,A错。

热带季雨林带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

热带荒漠带分布在②地,D错。

第25题,②地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流经沿岸寒流影响,C对。

该地纬度低,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A错。

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在北半球,B错。

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D错。

【答案】24.B25.C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

26.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气温日较差;地表水;地貌多;土壤;植被。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

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

(1)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是其主要特征,其他地理要素都与“干旱”相适应。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当地植被的破坏引起的。

(3)由

(1)、

(2)题可以看出,地理环境中各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造成其他要素的变化。

【答案】

(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

(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例如,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如下图)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2)甲地为(风带名称)。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和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带。

(5)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D气候和E气候。

(6)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从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答案】

(1)整体

(2)西风带(或盛行西风或西南风)

(3)热带雨林气候

(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

(6)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水分

28.下图为世界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图中A自然带名称是,该自然带在赤道附近。

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该自然带。

从图上估算,它的海拔应不低于米。

(2)B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它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是,这一带主要的果树是。

(3)图中C自然带名称是,它在南半球没有分布,原因是

(4)从图中看出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是,其中赤道地区雪线比副热带地区(高、低),原因是。

【答案】

(1)热带雨林带1500

(2)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柑橘

(3)亚寒带针叶林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没有陆地

(4)从副热带地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降低低赤道附近降水较为丰富,积雪更新快,雪线海拔较低;副热带地区降水少,积雪量少、更新慢,雪线海拔较高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的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下图为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

A,B,C。

(2)图中自然地带的分布体现了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因素为基础。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解析】

(1)据图分析:

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据图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

【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经度地带分异水分条件

(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