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731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docx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

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刘宝瑞

第一节:

食管癌

一.食管的淋巴回流

食管的淋巴引流情况大致如下:

颈部的淋巴可分为颈深上和颈深下淋巴,主要汇归颈深淋巴结,在颈部分别注人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食管颈部淋巴也可经过咽后淋巴结和颈部气管旁淋巴结间接注人颈深淋巴结,少数可以进人锁骨下淋巴结。

食管胸部淋巴引流在气管分叉水平以上者首先引流到食管旁淋巴结,再引流到气管旁淋巴结,然后引流到甲状腺下动脉部位的淋巴结,最后注人颈深淋巴结气管分叉水平以下淋巴下行注人胸主动脉旁淋巴结和(或)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肺下静脉以下部分食管的淋巴引流大多数下行,经隔肌食管裂孔注人腹腔淋巴结。

腹段食管淋巴引流注人贲门旁淋巴结、胃上部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

图2食管动静脉及淋巴回流

表1不同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分布

肿瘤部位(n=600)

上段(67%)

中段(51%)

下段(71%)

胸部淋巴结

上纵隔

29.4

11.4

9.8

中纵隔

27.3

20.7

14.3

下纵隔

28.6

18

27.4

腹腔淋巴结

胃上部淋巴结

31.8

32.8

61.5

腹腔动脉淋巴结

0

4.4

21.2

肝动脉淋巴结

0

2.0

9.8

脾动脉淋巴结

0

6.3

15.0

二.食管癌的诊断

1、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食管癌早期患者,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

症状时轻时重,间断出现,可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有些可持续数年。

〔进展期症状〕随着肿瘤逐渐生长,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程度与食管周径受累范围成正比。

除以上早期症状发展,加重呈吞咽时胸骨后沉重感、阻塞感、钝痛,还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吐黏液样痰及体重减轻等。

〔晚期症状〕晚期症状多因肿瘤局部侵犯、远处转移、营养不良所致。

肿瘤或淋巴结转移灶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是晚期食管癌典型症状及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气管支气管侵犯、胸内神经侵犯等。

此外,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声嘶、上腔静脉梗阻等症状,肝、脑等脏器转移,可出现黄疸、腹水、昏迷等症状。

2、检查

〔食管内镜诊断〕

根据NCCN2007食管癌诊治指南,新近诊断食管癌的患者应该询问详细的病史和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纤维食管镜检查,同时必须有组织病理学确认。

纤维食管镜的优点是管径小,可随意弯曲,操作容易,痛苦较小,可在直视下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和范围,可在肿瘤不同部位作定点活检和脱落细胞检查,对治疗和估计预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禁忌症为对严重心肺疾患者、明显胸主动脉瘤、脑卒中及衰竭者。

巨大食管憩室、食管静脉曲张、高度脊柱弯曲、深溃疡、严重出血倾向及衰弱者,食管镜检查应特别谨慎。

CT及PET-CT检查〕

CT和PET-CT主要用于判断肿瘤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

CT对于观察食管癌粘膜下浸润

情况和外侵深度、范围及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明显优于X线钡餐,对分期、切除可能的

判断、预后的估计均有帮助。

CT确定食管癌长度与手术标本实际测量误差<2cm,肿瘤大

小误差<1cm。

CT判断外侵纵隔器官时:

侵及主动脉的灵敏度为88%,气管支气管的为

98%,心包的为100%。

CT判断淋巴结转移,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对腹

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略高为76%,其特异性为93%。

CT判断肝转移的灵敏度为78%,特异性为100%。

但CT不能鉴别正常体积的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法肯定肿大淋巴结是由于炎症或转移引起,更无法发现直径小于1cm的转移淋巴结。

而PET-CT被推荐可用于术前化

放疗后再次分期和监测治疗反应,对诊断淋巴结转移、辨别恶性肿瘤或良性损害及判断预后优越性明显。

表2食管癌CT分期标准

食管癌CT分期标准

Ⅰ期

仅限于腔内肿块,管壁无增厚

Ⅱ期

管壁增厚>5mm,但无纵隔蔓延或转移

Ⅲ期

管壁增厚>5mm并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可有局部纵隔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

Ⅳ期

远处转移

〔超声内镜〕如果肿瘤位于相当于气管隆突部位或其以上,应行支气管镜检查(包括异常组织的组织学检查和支气管刷检物的细胞学检查)。

如果没有肿瘤转移的临床证据,建议做超声内镜检查(有指征也可以做内镜下细针穿刺活检术)。

EUS食管壁共分为5层,分别是粘膜

表层、粘膜深层、粘膜下层、肌层及食管外膜。

其价值在于判断肿瘤侵犯深度和范围,提高临床分期准确性。

肿瘤局限于第1-3层为T1,侵犯第4层为T2,侵犯第5层为T3,主及邻近结构为T4。

其T分期准确率为85%,区域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9%,均优于CT。

主要缺点是由于超声频率高,组织穿透力小,对大肿瘤整体范围完整显像欠佳。

〔病理诊断〕

根据标本的大体形态学研究,可将早期食管癌分为4型,中晚型食管癌分为5型。

表3早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大体分型

描述

隐伏型(原位癌)

仅见食管粘膜皱襞紊乱,

表面轻微下陷

糜烂型(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

粘膜轻度糜烂或凹陷,

边缘不规则地图样,与正常组织分界清

斑块型(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

乳头型(早期浸润癌)

局限性隆起呈灰白色斑块状,边界清楚呈外生结节状隆起、乳头状或息肉状突入管腔

表4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髓质型癌组织向腔内外生长与扩展,癌组织环行浸润食管壁大部或全周,管壁显著增厚

蕈伞型瘤体状如蘑菇突向食管腔内生长。

肿瘤边缘隆起外翻与食管粘膜间形成切迹

溃疡型肿瘤形成深陷性溃疡,外形不整,边缘隆起,溃疡底部凹凸不平。

癌组织环同侵犯食

管一部分或大部

缩窄型瘤组织向食管壁深层浸润性生长,常环行侵犯食管全周,使管壁变厚变硬,管腔明显

环行狭窄。

由于癌组织内的纤维组织向心性收缩,而使癌的上下两端食管粘膜皱壁呈放射状分布,上端食管腔明显扩张。

粘膜下型其特征是瘤体仅侵犯至食管粘膜及粘膜下层,沿食管壁向上下两端生长。

病变较长

食管癌中以髓质型最常见,蕈伞型次之,溃疡型再其次,缩窄型和粘膜下型少见。

食管癌组织学表现主要是鳞状上皮癌。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通常分为3级:

I级(高

分化)、Ⅱ级(中分化)和Ⅲ级(低分化)。

食管小细胞癌并不少见,癌细胞体积较小,

呈圆形。

近年来食管腺癌发生率增加,多原发癌屡有报道。

四.食管癌的病情判断

食管癌病情的判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及影像学检查。

国际上统一应用TNM分期系统评价

病情程度。

图3食管癌浸润深度

T表示原发肿瘤癌灶浸润食管壁的深度(图3)。

肿瘤局限于粘膜内,未突破基底膜称

为原位癌。

肿瘤继续向深部侵犯,浸润粘膜固有膜或粘膜下层、侵犯固有肌层、食管纤维膜或累及邻近组织,分别定义为T1-4(表5)。

食管癌区域淋巴结定义:

①颈段食管癌:

颈部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②胸部食

管癌:

纵膈及胃周围淋巴结,不包括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食管癌远处转移定义:

①下胸段食管癌:

M1a腹腔淋巴结转移;M1b其它远处转移。

②上胸段食管癌:

M1a颈部淋巴结转移;M1b其它远处转移。

③中胸段食管癌:

M1a无合适的标准;M1b非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或其它远处转移。

表5食管癌的TNM定义(AJCC第六版)

T原发肿瘤分级标准

N区域淋巴结受侵分级标准

M---

--远处转移分级标准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

N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N0无区域淋巴结受侵

M0

无远处转移

Tis原位癌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M1远处转移存在

T1肿瘤浸润固有膜或粘膜下层

T2肿瘤浸润固有肌层

T3肿瘤浸润达食管纤维膜

T4肿瘤浸润累及邻近器官

表6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分期

原发肿瘤(

T)区域淋巴结(N)

远处转移(M)

0期

Tis

N0

M0

Ⅰ期

T1

N0

M0

ⅡA期

T2、3

N0

M0

ⅡB期

T1、2

N1

M0

Ⅲ期

T3

N1

M0

T4

任何N

M0

ⅣA期

任何T

任何N

M1a

ⅣB期

任何T

任何N

M1b

五.食管癌的临床路径指南

对于0期食管癌,通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I-Ⅲ期食管癌,可采用手术治疗,放化疗

临床试±手术治疗。

IV期食管癌,可采取姑息性外照射或腔内照射、姑息性微创外科治疗(电凝法或激光外科手术),还可采取化疗及参加临床试验。

复发性食管癌,采用姑息性手术或参加临床试验研究。

图4食管癌临床治疗路径

R0切除术指切缘无肉眼和镜下癌残留(切缘阴性);R1切除术指切缘肉眼无残留但镜下癌残留(切缘阳性);R2切除术指切缘肉眼癌残留或M1B(即切缘阴性),但无远处转移。

六.联合放化疗

由于单纯手术切除的长期生存率较低,因此目前食管癌往往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

目前,比较术前联合放化疗和单纯手术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是有争议的。

因此,术前联合放化疗虽然是合情合理的,但仍需继续研究。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术前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明显提高3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使肿瘤降期,但术后死亡率升高。

但另一项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的生存率相似。

七.化疗

化疗对部分局部晚期的食管癌病人起到姑息作用,但对于姑息治疗,其它手段(包括联合方案)更有效。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NCCN2007食管癌诊治指南不推荐术前化疗作为标准治疗手段。

因此,目前对于局部食管癌病人术前化疗不能被推荐用于临床试验外治疗。

同样,术后化疗现在也没有比较标准的系统的方案。

已被证实对食管癌有效的化疗药不多,而且很多药物都是建立在对鳞癌有效的基础之上,顺铂是抗癌最高的药物之一,其单药方案反应率(RR)稳定在20%以内或稍高,较早的药物包括5-FU、丝裂霉素、顺铂、博来霉素、甲氨喋呤、米托胍腙、阿霉素和长春地辛。

新的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奥沙利铂+5-FU和洛铂、伊力替康、奈达铂、

健择。

NCCN推荐术前化疗采用5-FU/DDP和紫杉醇为主的方案,术后化疗采用紫杉醇为主的方案。

关于转移性食管癌的联合化疗方案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

与腺癌相比,鳞癌对化疗、放疗或放化疗更为敏感,然而两种病理类型在远期预后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

联合5-FU和DDP方案是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多的方案,报道的有效率在20%~50%之间。

紫杉醇联合5-FU和DDP被认为是一个对鳞癌和腺癌都有效的方案。

另外,联合依利替康(CPT-11)和DDP方案也显示了一定的抗癌活性,特别是对于食管鳞癌有效。

其它处于2期临床试验中的化疗方案包括卡铂和紫杉醇联合方案(有效率43%),健择和DDP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45%),多西紫杉醇、DDP和依立替康化疗方案(有效率63%)。

八.随访与预后

所有患者都应系统随访。

随访计划为第一年每3-4个月进行一次完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

检查,第二年每6个月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随访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胸片。

如临床需要(持续或复发吞咽困难)应行内窥镜和其他放射学检查。

此外,部分病人需要行吻合

口狭窄扩张术。

营养评估是很有价值的。

解剖位置并不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但是上段、颈段食管在手术上比中、下段食管更为困难,这是因为它们紧邻气管和大血管等重要结构。

其它影响预后的因素有侵犯深度、淋巴转移程度和远隔转移等。

肿瘤分化程度、DNA倍体状态、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和其它标志物正在深入研究中,但资料还不足以显示其能作为预后因素。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总的来说是鳞状细胞癌好于腺癌;缩窄型、蕈伞型好于溃疡型、髓质型。

早期食管癌无转移外侵者5年生存率60%,已外侵转移或中段食管癌5年生存率小于25%,平均5年生存率18.1%~40.8%,但国外报道食管癌预后甚劣,5年存活率不到5%。

表7根治性切除生存率比较

分期

例数

五年生存率

中位生存期

22

78%

ⅡA期

19

72%

ⅡB期

7

0%

30M

Ⅲ期

35

39%

53M

ⅣA期

23

27%

20M

第二节:

胃癌

一.胃的淋巴引流

胃的淋巴引流区域是以伴随着由腹腔动脉供胃的四条主要血管分布而划分的(见表2)。

胃小弯上部淋巴液引流到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腹腔淋巴结群);胃小弯下部淋巴液引流到胃右

动脉旁淋巴结(幽门上淋巴结群);胃大弯下部淋巴液引流到胃网膜右动脉旁淋巴结(幽门下淋

巴结群);胃大弯上部淋巴液引流到脾门淋巴结(胰脾淋巴结群)。

胃切除术后对胃肠生理功能的影响

胃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

虽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场所,但是胃对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来说还是必要的。

胃切除术后,不仅胃的消化吸收直接受影响,而且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明显受到影响。

胃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术后,病人的脂肪吸收减少,出现轻度脂肪泻,并随着胃切除范围的增加而严重。

同时,蛋白质、糖的吸收也减少。

造成这三大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胃空肠吻合后,十二指肠被搁置,缺乏胃酸刺激而减少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导致胰液和胆汁分泌不足,进而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消化不完全,导致吸收减少。

胃切除术后,多数病人体重减轻。

除了上述物质的消化不全、吸收障碍外,还由于摄食量的减少。

另外,胃部分切除后,由于盐酸分泌减少,铁在小肠吸收不足,患者可以出现小红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全胃切除术后,消除了内因子的来源,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如不在手术后补充维生素B12,当体内贮存的维生素B12消耗完后,将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有研究报道,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胃内细菌过度生长,可催化亚硝基反应和分解结合初级胆酸,是残胃微环境中的某些致癌物浓度升高,从而促进低酸环境中的残胃形成潜在的

癌变趋势。

三.胃癌的诊断

1胃镜诊断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必要手段,不仅能确定部位,同时可进行组织学活检,若结合腔内超声检查,可以确定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期。

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及胃体部,以小弯侧居多。

进展期胃癌常根据肿瘤在粘膜面的形态特征和胃壁内浸润方式分为BorrmannI~IV型。

表6早期胃癌的胃镜分期

早期胃癌的分期

Ⅰ型(隆起型protrudedtype)

癌肿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粘膜(约2倍以上),或呈息肉状外观

Ⅱ型(浅表型superficialtype)

癌灶比较平坦,不形成明显的隆起和凹陷

Ⅲ型(凹陷型excavatedtype)

癌灶较周围粘膜明显凹陷(主要为较深的溃疡),癌组织不得超过

粘膜下层

微小胃癌

指癌病灶最大直径在0.5mm以下的胃癌

小胃癌

指癌病灶最大直径在6-10mm内的胃癌

胃粘膜“一点癌”

指胃粘膜活检时诊断为胃癌,但在切除的胃癌标本上却找不到癌组

织的病例

进展期胃癌的分期Ⅰ型(结节或息肉型)

Ⅱ型(局部溃疡型)

Ⅲ型(浸润溃疡型)

Ⅳ型(弥漫浸润型)

表7进展期胃癌的Borrmann分型

癌瘤向胃腔内凸出生长,可呈息肉状、蕈伞状或结节状。

表面也可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常可见不太明显的糜烂或溃疡癌瘤表面有明显的溃疡形成,溃疡边缘明显隆起,呈堤状癌瘤表面有明显的溃疡形成,但溃疡边缘呈坡状隆起,溃疡底部向深层及周围作浸润性生长

癌瘤向胃壁各层呈弥漫性浸润生长,胃壁增厚变硬,粘膜变平,皱襞多消失或不完整,胃壁呈皮革状

2.CT检查

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胃癌腹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有无肝脏,胰腺等脏器转移或浸润,为手术等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CT检查有局限性,对<0.5cm的肝或腹膜转移灶的诊断不理想。

胃癌患者的肝或腹膜转移可表现为弥漫性的、小的、结节状转移灶。

因此,CT检查可作为诊断脏器和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方法,不能作为排除肝脏和腹膜转移的依据。

3.B超检查

B超检查主要应用于了解肝脏、脾脏、胰腺、肾及肾上腺区域等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及腹腔淋巴结的转移程度及腹水情况。

对于女性患者,还应注意卵巢部位有无转移。

B超检查可以作为胃癌病情判断的初步依据。

4.腹腔镜检查腹腔镜可直视腹腔内病变并活检,因此对胃癌分期,尤其对肝脏、腹膜远处转移的判断有很高的价值。

术前腹腔镜检查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

腹腔镜分期在胃癌的治疗方案

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PET/CT检查

PET/CT用于胃癌手术前分期有明显优越性。

PET/CT检查也被推荐用于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后的再分期中。

2007年最新版NCCN肿瘤诊治指南已经将PET/CT列为除了T1和M1期之外胃癌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6.血清标志物目前针对胃癌无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但CEA、CA199、CA724、CA242等可作为监

测预后的指标。

以上组合对胃癌的敏感性为54.8%,特异性为80.0%。

肿瘤血清标志物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动态观察,间接反应肿瘤的负荷变化,判断病情变化与治疗效果。

7.病理组织学胃癌只有获得病理学证据才能明确诊断。

胃癌依组织结构、细胞成分及分化程度分为10种类型(见表8)。

胃腺癌还可分为肠型和弥漫型。

表8胃癌组织学分型及发生率

类型

早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

乳头状腺癌

8.1

3.0

管状腺癌

49.9

32.1

低分化腺癌

21.1

26.6

粘液细胞癌

11.0

7.2

粘液腺癌

4.5

9.7

未分化癌

2.7

8.0

其他(胃肝样腺癌、小细

2.7

13.4

胞癌、鳞癌、鳞腺癌)

合计

100.0

100.0

四.胃癌的病情判断胃癌病情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国际上统一应用TNM分期系统评价病情程度。

T表示原发肿瘤癌灶浸润胃壁的深度,N指胃周围淋巴结及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腹腔动脉分布的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G为组织学分级。

胃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期对治疗决策发挥关键性作用。

表9胃癌的TNM定义及组织学分级

T原发肿瘤

N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

Tx原发灶不能评价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

NX远处转移不能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N0没有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Tis原位癌,肿瘤浸润粘膜

N11-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层,未达固有膜

T1肿瘤浸润固有膜或粘膜

N27-15个区域淋巴结转

(含胃十二指肠韧带、胰后、肠

下层

系膜、腹主动脉旁)

T2肿瘤浸润固有肌层或浆

N315个以上区域淋巴结

(种植在腹膜表面的癌结节也为

膜下层

转移

远处转移)

T2a浸润固有肌层

(邻近胃癌脂肪中的癌结节

T2b浸润浆膜下层

归为淋巴转移)

T3肿瘤穿透浆膜(脏层腹

G组织学分级

膜)但未侵犯邻近脏器

Gx分级无法评估

T4肿瘤侵犯临近组织

G1高分化

(含脾、横结肠、肝、膈

G2中分化

肌、胰腺、腹壁、肾上

G3低分化

腺、肾、小肠和后腹膜)

G4未分化

10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分期

原发肿瘤(T)

区域淋巴结(N)

远处转移(M)

0

Tis

N0

M0

ⅠA

T1

N0

M0

ⅠB

T1

N1

M0

T2a/b

N0

M0

T1

N2

M0

T2a/b

N1

M0

T3

N0

M0

ⅢA

T2a/b

N2

M0

T3

N1

M0

T4

N0

M0

ⅢB

T3

N2

M0

T4

N1-3

M0

T1-3

N3

M0

任何T

任何N

M1

五.胃癌的临床路径指南

图5胃癌的临床路径指南

六.化疗

胃癌对化疗比较敏感。

联合化疗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起到姑息性治疗的作用。

胃癌的辅助化疗已成为胃癌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胃癌的化疗尚缺乏一致公认的“金标准”方案,近年来新的药物不断涌现并且组合出新方案,其客观缓解率多已超过40%。

〔常规化疗〕

第一代化疗方案的代表为FAM(5-FU、ADM、MMC),此方案在八十年代被广泛应用,有效率28%,毒副作用大,已被淘汰。

第二代化疗方案主要包括EAP、ELF、ECF、FP

和FAMxt方案使得胃癌化疗有效率提高至30%-40%。

以上方案在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

中,仅ECF方案被证实具有可比的有效性。

此外,EAP和FAMtx方案伴随的严重毒性,患者一般不能耐受,化疗死亡率较高。

随着新的化疗药物不断在胃癌治疗中获得应用,化疗效果明显提高,化疗相关毒副作用显著减少。

临床应用的新药主要包括紫杉类药物(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第三代铂类药物、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及口服氟化嘧啶类药物。

1.含紫杉类药物化疗方案

常用的方案有TCF、TF、DC及DCF等。

最令人瞩目的为比较DCF与CF方案一线治疗完全胃癌的多国多中心随机Ⅱ/Ⅲ期临床试验(TAXV325)。

在Ⅱ期研究阶段,DCF方案组患者RR55.7%,NC31.1%,PD13.1%;而CF方案组患者RR34.9%,NC46.0%,PD19.0%;TTP分别为5.9个月和5.0个月;MST分别为10.5个月和9.6个月。

在随后的/Ⅲ期试验结果证实了先前的结果:

两组患者TTP分别为5.6个月和3.7个月;MST分别为9.2个月和8.6个月。

虽然DCF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但可以预防且易处理。

TAXV325

研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所进行的含紫杉类化疗方案最大规模的随机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2006年,美国FDA批准了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及5-FU治疗未接受过化疗的胃癌患者。

2.含草酸铂化疗方案

草酸铂(Oxaliplatin,Oxa/L-OHP)为第三代伯类药物,其结构不同于顺铂及卡铂,抑制DNA能力更强,抗癌效果更好。

此外草酸铂与顺铂无交叉耐药,与5-FU有协同作用,

目前被认为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首选用药,在治疗晚期胃癌中也显示出其优势。

在2006年ASCO年会上,Al-Batran等报道了比较FLO方案(5-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