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解析.docx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名著阅读
(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
①《白洋淀纪事》:
②《湘行散记》:
第二组:
③《猎人笔记》:
④《镜花缘》:
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
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
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
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
“孙悟空何在?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
“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
“你这泼猴!
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
”
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
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
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
(1)①A;②C;③D;④B
(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
《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年,记忆犹新。
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戕害海婴的天性。
【解析】【分析】
(1)①《白洋淀纪事》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境。
故选A。
②《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
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故选C。
③《猎人笔记》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农村,宛如一幅精美的风景画。
然而在这美丽的乡村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
屠格涅夫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揭开了地主们“文明仁慈”的面纱。
故选D。
④《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故选B。
(2)考查对名著人物故事情节的理解。
①孙悟空与牛魔王结拜为兄弟,于是牛魔王成了孙悟空的大哥,而罗刹女是牛魔王的夫人。
②红孩儿因为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走了,做了散财童子,铁扇公主见不到孩子,使他们母子分离,迁怒到孙悟空身上,故罗刹说“坑陷我子”。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如选《二十四孝图》,写到鲁迅先生小时候,一位长辈送他一本《二十四孝图》。
当幼年的鲁迅请人讲了这二十四个故事之后,内心充满了恐惧、担忧,再也不想做孝子了。
鲁迅认为那种虚假的“孝道”伤害了孩子纯洁的心灵。
因此,他也不会用这种虚假的故事去伤害海婴的天性。
故答案为:
⑴①A;②C;③D;④B
⑵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⑶示例:
《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年,记忆犹新。
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戕害海婴的天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
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
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
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的能力。
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
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2.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
“圣经云:
‘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
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
“愿去,愿去!
(1)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
(3)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
请简要回答________。
【答案】
(1)观音菩萨
(2)斗战胜佛
(3)示例:
《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
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
(1)选文选自《西游记》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观音菩萨。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猪悟能封为净坛使者;沙悟净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
(3)题干问《西游记》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的原因。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先说说什么叫励志,“励”字古同“厉”“砺”,有磨炼,振奋的意思。
“志”字最初是“之”字下面一个“心”字,“之”字的意思要去的地方,和心合起来就是心要去的地方就叫做志,现在通俗的讲叫理想。
有一句话叫: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孙悟空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战胜自己磨砺意志的过程。
因此他最后成的佛叫斗战胜佛。
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放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故答案为:
⑴观音菩萨;
⑵斗战胜佛;
⑶示例:
《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
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⑵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⑶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3.名著阅读。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以上文字出自_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人物)
(2)《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每个横线上选择一篇文章即可)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答案】
(1)鲁迅;长妈妈
(2)A;I;D
【解析】【分析】
(1)所写的是《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的描写。
(2)《朝花夕拾》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狗▪猫▪鼠》,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他在日本学医时遇到藤野先生;《五猖会》是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
故答案为:
⑴鲁迅、长妈妈
⑵A;I;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
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
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4.名著阅读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 本段文字节选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五猖会》,父亲在要“我”背《________》,“我”却想急于看五猖会。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朝花夕拾;鉴略
(2)文章前面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而这几段文字写了自己背书之后对看五猖会意兴阑珊,前后内容形成了对比,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分析】
(1)《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从文章前面记述的是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然而父亲却要自己背诵《鉴略》才能去,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自然“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了。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朝花夕拾;鉴略;
⑵文章前面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而这几段文字写了自己背书之后对看五猖会意兴阑珊,前后内容形成了对比,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明确【甲】出自其中的《范爱农》【乙】出自其中的《五猖会》;
⑵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即可作答。
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
……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
(《西游记》第十一回)
(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
(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
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
【答案】
(1)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梦中所杀。
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
(2)玄奘。
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文段出自《西游记》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掌握。
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故答案为:
(1)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梦中所杀。
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
(2)玄奘。
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学习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人物是玄奘,在“水陆大会”后发下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的誓愿。
6.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情节和作品的具体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故答案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7.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下联:
________
【答案】示例:
孙行者智调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要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并概述其相关的事件来拟写作答。
采用宽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孙行者智调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要做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8.名著阅读。
(1)上图中表现的是《西游记》________中的故事情节。
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________的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妄图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即使、唐僧一再地误解孙悟空,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________的光辉形象。
(2)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
《________》中拔何首乌、折腊梅花等情节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阿长与<山海经>》中“迅哥儿”对《山海经》的渴望,表现了儿童________;《五猖会》中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________》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
【答案】
(1)三打白骨精;善良;除恶务尽、爱憎分明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未知的好奇;鉴略
【解析】【分析】
(1)根据画中的文字,可知出自《三打白骨精》一节,该题考查的是名著的文学常识、内容以及对内容的理解。
有图片可以看出所画的内容是三打白骨精的图片。
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的善良(向善)性格;孙悟空即使师傅一再地误解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除恶务尽的形象。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三味书屋也有一个园,作者写在那里可以折腊梅花”的句子。
《山海经》以及“我”印象深刻的三件事都是统一在表现儿童对未知、神秘事物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五猖会》里的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鉴略》,让“我无比沮丧”。
故答案为:
⑴三打白骨精;善良;除恶务尽、爱憎分明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未知的好奇;鉴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连环画的理解,注意结合画面及文字内容,明确出处。
根据人物语言,明确人物个性。
⑵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通读《朝花夕拾》,明确里面的作品及内容。
9.阅读小说,完成小题。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
“大造化!
大造化!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
“里面怎么样?
水有多深?
”石猴道:
“没水,没水!
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
“怎见得是个家当?
”石猴笑道:
“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里边——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
“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都随我进来!
进来!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为明代小说家________所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两个情节。
(3)结合文段,分析美猴王的人物形象。
(4)联系原著,概述“美猴王”这一名字的来历。
【答案】
(1)西游记;吴承恩
(2)本文的人物是石猴,主要事件是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3)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可见他勇敢。
众猴进洞之后石猴要他们按照约定称自己为王,可见他守信,有领导才能。
(4)孙悟空在水帘洞和众猴打赌。
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孙悟空第一个进入水帘洞,被众猴称为美猴王。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西游记》作者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2)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两个情节。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石猴”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的事件。
(3)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石猴纵身一跃跳进瀑布泉中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勇敢的性格特征。
再如从石猴进洞后要求他们按照约定称自己为王的情节,可以看出他有领导才能。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4)要求联系原著,概述“美猴王”这一名字的来历。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原文情节是:
猴子们随着石猴穿过了瀑布,进入水帘洞中,看见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一个个你争我夺,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争床的争床,搬过来,移过去,直到精疲力尽为止。
猴子们都遵照诺言(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拜石猴为王,石猴从此登上王位,将石字省去,自称“美猴王”。
故答案为:
⑴西游记;吴承恩;
⑵本文的人物是石猴,主要事件是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⑶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可见他勇敢。
众猴进洞之后石猴要他们按照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