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323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科研的设计.docx

医学科研的设计

第一章绪论

1、医学科研就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观察和分析,从而发展有关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实践活动。

2、医学科研课题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a明确而具体的目标;b科学假设(设想)及依据c完善的设计方案d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条件

3、医学科研的基本步骤有5个阶段组成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统计分析.总结归纳.

4、科研设计---是对科学研究具体内容与方法的设想和计划安排,它是整个科研过程的纲领。

5、医学研究方法:

观察性研究(又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6、横断面研究.(也称现况研究):

根据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与疾病的关系,以描述该人群中目前疾病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主要特点是研究过程中没有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而是客观地观察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有关特征.

7、病例对照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选定有患病(病例)和未患某病(对照)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致病因素的情况和程度,从而推测判断暴露的危险因素预计并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和关联程度,主要用于探索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是对病因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

队列研究:

又称前瞻性研究,指选择两组自然人群进行追踪调查,即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通过研究者两组人群发病率的差异,来判定危险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以及其关联程度的大小。

第二章医学科研的选题

1、选题的原则:

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需要性等几项选题的基本原则。

关系:

上述各项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需要性原则规定了科研的方向,效益性原则体现了科研的社会功利性,创造性原则反映了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依据,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研的求实精神。

2、试述医学研究选题的常见方法。

(1)从项目指南中选题;

(2)从医学实践中选题;(3)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去选题;(4)从学术争论中选题;(5)从文献资料中选题;(6)在已研究课题中扩大选题范围;(7)从学科交叉的边缘区选题;(8)机遇选题。

3、立题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1)提出问题;

(2)查阅文献;(3)建立假设;(4)确定方案;(5)立出课题。

第四章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科研设计的原则:

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和盲法原则

随机化原则:

是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的主要手段,它使不可控制的因素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一致,令其产生的总效应归于总的实验误差之中。

科学研究必须遵循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的原则。

对照的形式:

空白对照、实验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对照、历史对照、阴性对照、潜在对照。

重复原则简单地讲述就是要求一下两点:

一是有足够的样本含量,而是平行试验,即重复测量或重复观察。

盲法分为:

单盲法、双盲法和三盲法。

科研设计的3个基本要素是:

处理因素或暴露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或观察指标。

处理因素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欲施加的能作用于受试对象病引起直接或间接效应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受试对象的条件:

临床试验选择受试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以保证其同质性;其次要求对处理因素的敏感性和反应稳定性。

试验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和结果,它通过观察指标来表述。

在选择观察指标时,应主意指标类型、关联性、客观性、特异性、敏感性、精确度、稳定性、可操作性。

误差、偏倚及其控制

1、误差是指研究所获得的实际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试剂未经校正、调查员凭主观意向询问、对调查内容理解错误、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未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医生诊断标准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它可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随机误差:

包括偶然误差和抽样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如测量时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有变动引起的。

抽样误差是指抽样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统计量或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异,一般由个体的变异性引起的。

2、误差可分哪两类?

各有什么特点?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特点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原因人为因素偶然因素

大小往往较大较小

方向单一双向

能否避免能不能(但可以缩小)

统计规律性无有

偏倚是指在医学研究中(从研究设计、计划执行、资料统计分析)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使得研究结果与真实值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按偏倚的性质分类,偏倚可分为三大类

(1)选择偏倚;

(2)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

选择偏倚:

是指对样本进行研究时,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总体之间的某些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别,导致样本不能代表总体,因而使样本的研究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有差别。

发生在研究设计阶段。

其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信息偏倚:

又称观察性偏倚,是由于在资料收集、记录、编码、分析过程中,两组间所使用的方法不同或有缺陷,使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系统误差。

混杂偏倚:

在病因研究时要分析某个危险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必须考虑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个外界因素本身为研究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同时又与所研究的危险因素有关联,则这个外界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当混杂因素在比较不同组间(如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与对照组等)分布不同,使所的研究的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发生曲解,称为混杂偏倚。

(1)选择偏倚主要来源有:

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检出偏倚,无应答偏倚,易感性偏倚。

控制方法;研究设计阶段严密设计,明确目标人群特征,确定研究人群以及抽样方法等。

研究实施阶段,通过各种措施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减少无应答和失访率。

(2)信息偏倚主要来源有:

回忆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说谎偏倚,诱导偏倚等。

控制方法:

主要发生在收集资料时,周密的研究设计,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3)混杂偏倚主要原因有;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指标,除暴露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

控制方法:

①限制;②随机化;③匹配;④统计学处理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法和多因素分析技术控制混杂偏倚。

第七章流行病学概述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探讨病因、疾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研究、临床决策分析、其他方面。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

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DME)等。

DME是临床医生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疾病的诊治、预后评价的强有力的科学工具,针对临床医学中的各专业、各阶段的研究方法,他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12、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定义是;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诊断方法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学科。

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

(1)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者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又需具有丰富的DME技能。

(3)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群体和所对应的正常人群体。

(4)受医学道德限制。

(5)观察的限制

13、简述DME的内容。

DME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设计、

(2)测量、(3)评价三个方面。

设计就是对人群(病人和非病人)的健康状况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疾病的病因、病原、诊疗措施和预后等课题提出科学地见解。

也是对整个研究课题全程的研究计划。

测量(衡量)是指采用数理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学科中的原理和方法,测试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征象、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结果。

评价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评定研究设计、效应指标等临床资料的价值,客观地确定其真实性、适用性,为临床医学的提高和发展提供科学、宝贵的线索。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即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又可称之为求证医学、实证医学等,是指医务人员应该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有关的诊疗决策方案。

最佳的医学科研证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价值取向是实施循证医学的三大基本要素。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主要区别在哪些方面?

(1)关注的对象和围绕的中心不同;

(2)决策证据要求不同;(3)证据评价在决策中的作用不同;(4)疗效判断的指标不同;(5)医疗决策模式的差异。

3、循征医学实践的主要步骤,并结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举例说明(P87)

主要步骤有;

(1)、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获得最新的、全面的研究证据。

(3)、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4)、应用有效、最佳的研究证据。

(5)、后效评价

应用有;

(1)、在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

(2)、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3)、在疾病预后研究中的应用

医学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3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化、区组化。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处理因素的多少可将实验设计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

单因素设计有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序贯设计。

两因素设计包括配伍组(随机区组)设计、均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配对设计和两层次分组设计。

三因素设计包括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

多因素设计有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

第十章临床试验

1、常见的临床试验类型有哪些?

其中最理想的类型是什么?

为什么?

临床实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评价干预及对照措施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临床试验常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有时也用于评价新的诊断方法发现病人的能力。

临床试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试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选择。

常见临床试验类型有;

(1)随机对照试验;

(2)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3)交叉设计试验;(4)类试验

其中最理想的类型是;随机对照试验。

原因是

(1)研究结果的对比性好;

(2)随机分配、盲法治疗和分析,其结果更为客观可信;(3)研究对象有一定的诊断标准,保证试验的可重复性(4)用盲法试验可使干扰减到最小程度。

(5)统计分析在随机对照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随机对照试验:

是在病人中进行的,是队列研究的一种特例,它严格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或干预组)和对照组,然后受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在一致的条件或环境中,前瞻性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试验的效应,从而得出研究的结论。

2、临床试验设计与一般试验设计比较有何特殊性?

临床试验设计与一般试验设计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受试对象不同,临床试验一般受试对象是病人群体与对应的正常人群体。

所以临床试验有它的特点,

(1)整个试验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试验结果偏倚。

(2)参与试验的研究对象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3)临床试验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

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有益无害原则;公正原则。

3、临床试验的设计要点:

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研究现场、估计样本量、确定实验的观察期限、随机化分组(常用的分组方法:

简单随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整群随机分组)、设立对照(一般来说霍桑效应,设立对照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下列因素或现象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影响:

a不能预知的结局,b向均数回归,c安慰剂效应,设立对照的主要方式有:

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交叉对照。

)盲法、资料分析。

盲法是指按试验方案的规定,不让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和(或)研究人员、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知道病人所接受的是何种处理(试验药或对照药),从而避免他们对实验结果的人为干扰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分为单盲法、双盲法、三盲法。

现场试验

1、举例说明现场试验与临床试验有何异同?

现场试验与临床试验都属于实验流行病学,但两者有区别,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往往是病人个体。

临床试验的干预措施不属于一级预防。

现场试验研究对象是健康群体或健康个体。

现场试验的干预措施属于一级预防。

例如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研究属于临床试验。

试验的对象是患高血压的病人。

例如要研究低钠饮食对血压的影响。

它属于现场试验。

试验的对象是健康群体。

现场试验也称社区随机对照试验,是在某一社区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以未患某种疾病的易感者为研究对象,按早所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不同,现场试验分为个体试验和社区试验两类。

进行现场试验要遵循4个原则:

随机化、对照、重复和盲法。

2、选择合适的研究现场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1)选择该地区人口相对比较稳定,流动性低,并且有足够数量的研究人群。

(2)该地区有较高而且稳定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3)在对传染性疾病研究时,该地在近期内没有经历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4)当地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5)该地区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等。

3、类试验与完全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有什么不同?

类试验又称半试验。

一个完全的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具备前瞻性、合理设置对照、干预措施和随机化分组四个基本特征,如果一项实验缺少一个或几个基本特征,这种实验研究叫类试验。

根据是否设立对照组可将类试验分为两类。

(1)不设对照组;

(2)设对照组,但研究对象不是随机分组的。

类试验常用于研究对象数量大、范围广而实际情况不允许对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情况。

第十三章

1、什么是完全随机设计?

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它?

概念:

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观察实验效应.最后对实验结果作统计分析.它是单因素的设计方法.

因为这种设计方法简单易行,统计分析也简单;适用面广,不论两组或多组、不管组间样本含量相等或不等,均可采用这种设计方法。

24、何谓配对设计?

常见配对类型有哪几种?

概念;指受试对象在某一或几个特征因素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实验设计。

常见配对类型有;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左右配对设计、异体配对设计。

25、临床上面对的基本是病人,为什么还要进行动物实验,谈谈你的看法?

医学科研中,常通过对动物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来研究和解决医学上存在的许多问题。

动物实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实验方法已成为科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试验中,有些没有充分依据前提下,直接以人作为实验对象是有违伦理道德的。

动物实验可以代替,而且还具备优点。

优越性有;

(1)不大存在伦理问题;

(2)可以缩短研究时间;(3)可以增强可比性;(4)使复杂医学问题简单化;(5)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6)较为方便。

26、举例说明在动物实验中如何应用拉丁方设计?

-例;为研究注射甲状腺素对甲状腺体的影响,以白兔5个种系,每个种系各5只,分养于5个笼子,每笼内置放各种系白兔1只,并以甲状腺素的5个不同剂量分别予以注射.以上剂量、种系和笼子三个因素的分组如下表,试分析不同因素间有无差别。

可应用拉丁方设计,用方差分析。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或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又称为现况研究。

根据研究的范围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3、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单纯随机抽样;特点;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特点;

(1)事先不需要知道总体内的单位数;

(2)在人群现场易进行;(3)分布均匀,代表性好。

分层抽样;特点;

(1)抽样前把总体按某些特征分层,使得层内个体差异越小越好;

(2)抽样误差较小;(3)代表性最好

整群抽样;特点;

(1)易于组织、实施方便,可节省人力、物力;

(2)抽样误差大;(3)样本大。

多级抽样;特点;适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4、横断面研究中的主要偏倚有哪些?

应如何进行偏倚的控制?

横断面研究中的主要偏倚有

(1)选择偏倚;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

(2)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人员偏倚;测量偏倚。

偏倚的控制;

(1)随机化原则;

(2)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3)选用精良的仪器设备;(4)严格培训调查人员;(5)做好资料的复查工作;(6)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主要特点就是设立对照和前瞻观察。

暴露人群的选择:

暴露人群即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包括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

对照人群的选择:

设立对照目的是为了比较,为了更好地分析暴露的作用。

因此,选择对照组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与对照组保证与暴露组的可比性,即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或人群特征(年龄、性别等)都应尽可能地与暴露组相同。

对照组分为内对照和外对照。

确定样本量应考虑的两个问题: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

失访率。

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直接计算出研究对象的结局的发生率,因而直接之间的率比和率差,即相对危险度RR与归因危险度AR,从而直接准确地评价暴露的效应,在评价暴露危险时更为直接而现实。

相对危险度RR,也叫危险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RR=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的关联强度越大。

RR<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R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增加。

归因危险度AR,也叫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AR=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

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增加相应疾病危险的倍数;AR则一般对人群而言,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的发生。

前者具有病因学意义,后者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队列研究在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等格钟环节都可能产生偏倚。

常见的偏倚种类有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三类。

失访偏倚属于选择偏倚。

4、1945年时有1000名妇女在手表厂从事涂镭表面工作,与另外1000名从事电话接线员间内发生骨瘤。

请做统计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此资料是队列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可用四格表x2检验,计算RR值

组别调查人数阳性人数(骨瘤)阴性人数阳性率(‰)

涂镭组100020(a)980(b)20.0

接线组10004()996(d)4.0

x2=10.79RR=5说明两组工种骨肿瘤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涂镭女工骨肿瘤发病率高于电话接线工.相对危险度RR=5,说明暴露因素有高度有害。

5、假设饮用水可能导致腹泻,现进行队列研究来检验这一假设,研究对象应如何选择?

为什么?

研究人群包括暴露组和对照组。

在队列研究中,所选研究对象必须是在开始时没有出现研究结局,但可能出现该结局(如疾病)的人群。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应该是除了未暴露于某因素之外,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驵相同的一组人群。

饮用水导致腹泻,首先选择特殊暴露人群,应用这类水的人群。

另选择条件基本一致的对照人群。

不应用这一类水源的人群。

设立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为了更好地分析暴露的作用。

最好选择同一地区,人群特征(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都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

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是最基本的现场调查研究方法之一,是检验病因假说的重要手段。

概念:

是从目标人群中选择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某病的或具有某特定条件的个体作为病例,以未患该病或不具该条件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既往有关因素的暴露情况。

2、病例对照的研究特点:

a从果到因的研究。

b暴露情况资料由回顾获得。

C可以同时研究许多暴露因素。

研究设计病例选择的原则和来源:

一般情况下,为使样本更加有代表性,病例应包括源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所有病例。

来源分两大类:

a来自医院,b来自自然人群。

病例的类型:

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病例。

对照的原则:

a代表性,指选择的对照暴露情况能代表源人群或全部非患病人群。

b可比性:

指除研究因素以外,其他非研究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应一致,如年龄、性别等。

OR值的意义:

OR的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其数值大小的意义与RR相同。

即其数值为1时,表示暴露于疾病危险无关联,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增加,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OR=ad/bc

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

a应用于病因学研究。

B应用于预防与治疗的研究。

C应用于预后研究。

偏倚:

存在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适用于潜伏期较长疾病的研究;允许同事调查分析许多因素;医德问题少。

缺点:

容易受偏倚的影响;对照组的正确选择有时会发生困难;不能确定暴露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的比较

比较项目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无结局事件的个体病人与未患病个体

分组标准暴露特征的有无患病的是与否

时间顺序前瞻性回顾性

效应指标发病(死亡)率、RR、AR、PAR等暴露比OR、PAR

优点暴露资料较正确,可计算发病率及样本量少,获结果快;费用低;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

危险度;可同时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多种暴露的关系,筛选病因,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疾病的关系;用于检验假设

缺点需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费用高;失访样本代表性差,对照选择不易得当,回忆偏倚常见,仅能

问题多;不适用于发病率较低的疾病计算OR值。

7、以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研究为例说明如何在队列研究中套入一个病例对照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其基本思想是;开始时按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既选择一队列,收集基线资料,然后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例数为止。

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疾病出现的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其他匹配条件,从同一队列中选择一个或数个非病例对照,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1980年某地进行肝癌筛检,共有68790人参加了筛检,该筛检人群作为本研究的队列人群。

此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

从1990年5月至2000年5月10年间该队列人群共发生肝癌120例,以这120例肝癌病人作为病例组,在该队列中另选500名未发生肝癌者为对照组。

病例与对照的比例为1;4。

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暴露因素----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8、病例队列研究如何做到研究推论的真实性强?

病例—队列研究又称病例参比式研究,也是一种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结合的设计形式。

其基本设计方法是队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样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作为病例组,与上述随机对照组进行比较。

?

特点;可以同时研究几种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例组,对照组是同一组随机样本

优点;

(1)按队列研究设计进行,资料收集在发病前,故因果关系清楚,资料可靠,论证强度高;

(2)资料处理与分析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省时省力省钱;(3)兼有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两者之优点。

病例队列研究如何做到研究推论的真实性强,主要做好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人群、对照、病例、暴露。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从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队列研究的精髓。

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总体人群。

病例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选择病例原则;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不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避免产生选择偏倚。

9、简述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模式。

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10、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特点是什么,与队列研究相比有哪些优点?

设计特点;

(1)疾病发生后进行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