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167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10100010011

201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专题

在中学化学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占了很大的比重。

选择题有灵活多变,涉及知识面广,解题方法、技巧多样性等特点,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命题人往往通过设置陷阱,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如何才能轻松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1、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基本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

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2、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

物质的性质不能只停留于记住,关键是能够灵活应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3、准确把握限定条件避开“陷阱”

4、克服思维定势避开“陷阱”

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的这一弱点,常在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

5、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开“陷阱”

化学虽不像语文在语法上那么讲究,但正确运用语法完全可以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6、谨防因一字之差落入“陷阱”

审题时要看清每一个字,特别是关键信息,谨防因粗心大意,落入“陷阱”。

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时要养成用笔在题目关键字下作标记的习惯,才能防止落入“陷阱”。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

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二、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型:

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

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

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

“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

3.审表达要求:

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

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

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

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三、高考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1.选择题:

在理综试卷I卷中化学题有8个单选题。

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把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看清楚。

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做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的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在理综试卷II卷大题中按照近几年情况看看,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

一般来讲实验题一个、无机推断一个、有机推断一个、其他题目一个。

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

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

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专业用语不能错。

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

例如“砝码”不能写成“法码”;“熔化”不能写成“溶化”;“过滤”不能写成“过虚”;“萃取”不能写成“卒取”;“坩埚”不能写成“坩锅”等等。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做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主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

或者是要注意空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

高考考生在理综化学训练卷和答卷中,就答题规范性问题暴露出一些问题,不难发现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1、基础不够扎实;2、实验不够重视;3、审题不够仔细;4、表达不够清楚;5、书写不够规范;6、思维不够灵活;7、时间不够充裕。

其中“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时间不够充裕”几个问题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低级”错误,也就是我们平时说非智力失分,由于这些问题和错误的出现而失分很不值得,其实若加以注意,完全可以避免。

下面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几种具体的方法:

1、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

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

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

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

例如:

“恰好”“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

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

(1)、“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2)、“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

(3)、“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4)、“等体积”“等质量”等;

(5)、单位:

“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等;

(6)、“已知”中的内容、“()”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7)、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①看特征:

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②看条件:

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

③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8)、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3、排除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想当然”,而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

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4、深入分析,挖掘隐含信息:

有的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或注解、提示、“已知”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

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化学情境、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

5、借助流程图,串联解题信息:

流程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实验情境,可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形象具体。

实践证明,画流程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准确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步骤较多的化学问题,只要画出了流程图,解题思路立刻就畅通起来,一些容易疏忽和遗漏的信息也会凸显出来,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理清解题思路规范答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语言(专用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的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

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

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

1、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3、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4、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

5、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

①物质状态。

②“+”“-”号。

③“kJ/mol”④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7、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

8、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

“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等

此外,解题中还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有:

(1)、不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

(3)、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的K2Cr2O7等)。

(4)、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

(5)、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的连接和H原子数)。

(6)、有效数字问题

总之,高考是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考查,只有沉着、细致、严谨、规范的解答,才会获得满意的成绩。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

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

都不会影响通过。

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2006年高三有机化学专题训练

姓名:

班级:

1.2005年下半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2、据央视报道,自2005年12月1日起在武汉九市进行车用乙醇汽油封闭推广行动。

车用

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

经多项检

测结果表明,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在美国、巴西

等国早已推广使用。

下列有关乙醇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纯净物

B.乙醇汽油作燃料不会产生碳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乙醇和汽油都可作溶剂,也可相互溶解

D.乙醇和乙二醇互为同系物

3、星际空间存在着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星际物质。

下图为某些星际分子发现年代列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素异形体B、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系物

C、它们都属于烃的衍生物D、HC11N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乙基(—CH2CH3)B.碳正离子[(CH3)3C⊕]

C.碳化钙(CaC2)D.碳烯(:

CH2)

5、“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

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7、盐酸乙哌立松片(EperisoneHydrochlorideTablets)是一种骨骼肌松弛剂,能改善由肩周炎、腰痛

症等引起的肌紧张状况,其结构简式如下:

关于盐酸乙哌立松片有下列说法:

()

① 是芳香族化合物,② 含有N原子的六元环上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③ 能发生还原反应的官能团有两种,④ 是一种有机盐。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达菲(Tamiflu)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能够治疗人禽流感病的唯一有效的药物,它是由我国特有中药材八角的提取物——莽草酸(shikimicacid)为原料合成的。

已知莽草酸和达菲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它们互为同系物

B.莽草酸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达菲不能

C.达菲在热的NaOH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D.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

9、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1)某同学对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其中错误的是       。

①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乙酸发生反应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新制Cu(OH)2反应⑥遇FeCl3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

(2)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甚多,其中有一类可以用

通式表示(其中X、Y均不为氢),试写出其中符合上述通式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四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        ,        ,         ;

10、据报导,目前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抬头的趋势。

抑制结核杆菌的药物除雷米封外,PAS—Na(对氨基水杨酸钠)也是其中一种。

它与雷米封可同时服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已知:

(苯胺、弱碱性、易氧化)

下面是PAS—Na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的条件未注明):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C:

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指出反应类型:

I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

⑷指出所加试剂名称:

X______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科学家YvesChauvin、美国科学家RobertH.Orubbs、RichardR.Schrock共同获得。

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方面研究与应用所作出的贡献。

已知烯烃的交叉复分解反应机理为双键断裂,换位连接。

可表示为:

500℃

又已知:

R-CH2-CH=CH2+Cl2R-CHCl–CH=CH2+HCl

有机物R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分子式为:

C9H14O6),常用作纤维的增塑剂以及化妆晶等,F也可由油脂水解得到,有机物R的合成路线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②的反应条件:

条件1;

条件2。

(2)写出结构简式,A:

;E: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高考化学复习方法论

在多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发现有的教师在高三总复习时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重点知识上下功夫,而是搞知识块的"大串联"、"大覆盖"、"大综合"。

眼睛不是盯在课本上,而是盯着当年的高考题:

"高考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

"有的教师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讲到哪里算哪里。

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而且大多数学生吃不消,不适应,高考也考不出好成绩。

   笔者认为: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学生做到:

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本人在多年的高三化学复习中,想方设法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今例举几个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在搞好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和同行们一同商讨。

   一、时刻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正确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期间,教师应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即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居,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

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

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

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

我经常给学生这样讲,即便是你把化学的四本课本都背会,高考也考不及格。

因此,在总复习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

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

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⑤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

不猜题、不压题,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

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

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

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

   二、抓住本学科的教学(复习)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化学课本的知识点和高考试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观察可见,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是: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做演示实验),学生看,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清楚,但是前面听,后面忘,容易听,容易忘。

试题特点是:

多、全、小、精、活,考能力、考技巧、题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活用知识的能力方面的试题比重逐年增大。

命题趋势是: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快。

要求学生答好高考题的标准是:

常见的题要会做,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

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以上谈到的教学特点,试题特点,命题趋势,答题标准,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

比如,给出一个学生不常见的乳酸分子的结构式:

CH3CHCOOH,要引导学生针对该分子的结构特点能想出下列问题:

OH①分子中含有羟基(-OH),因此,该分子能发生酯化反应、脱水反应,跟金属钠反应等;②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因此,该分子还可发生酯化、脱水反应,有酸性,跟金属钠、跟Na2CO3等反应;③分子中含有甲基(-CH3)相邻的碳原子上又含有氢原子,因此还可发生消去反应、卤化反应等;④在浓H2SO4的作用下,分子间相互反应生成链状有机物;⑤在浓H2SO4的存在下,相互反应脱水,生成环状有机物。

只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看似很难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另外,在多年的教学和高考复习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

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能力渐长。

二是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活,容易忘,反应多,前面学,后面忘,容易学,容易忘。

我在教学、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

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

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一一对应,学生目标明确,进步明显,复习效果显著。

   三、高三化学总复习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

   在多年的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我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即:

第一轮复习:

分章复习;第二轮复习:

分块复习;第三轮复习:

综合训练,模拟测试。

还有最后冲刺:

查漏补缺,找规律,增加知识覆盖面。

下面分阶段简单叙述复习过程。

   第一轮复习--分章复习。

在上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按照高中课本先必修后选修的内容,逐章进行复习。

不能只单纯的照课本内容简单的复述一遍,而是要抓住课本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牢牢紧扣课本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联想,搞清课本章与章、节与节,以及章与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面抓好知识点和考点。

我在复习中的具体做法是:

按照高中课本的章次顺序,根据大纲和考纲以及历年的高考情况,将每一章的考点一一给学生列出,并给学生指明重点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和考点以及高考的热点,学生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章的重要内容。

例如:

将卤素一章划分12个考点,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和卤素离子的检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点,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存在、用途等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氯气、氯气氢等的制取实验和化学性质联系起来,向大型的综合实验题等方面发展。

考点1: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是什么?

考点2:

氯气的强氧化性和氯化的四大作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考点3:

卤化物的俗名具体有哪些?

考点4: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考点5: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应注意的八个问题是什么?

从原理、原料、装置、除杂质、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八个方面考虑。

考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