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660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docx

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

第7章无公害猪的储运管理

无公害猪的运输、屠宰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

首先生猪必须来自无公害养猪场,从猪只运输到猪肉上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将猪肉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无公害猪肉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1、无公害猪的运输

许多经营者在运送生猪时方法落后,经常出现生猪的意外伤亡,同时也有的经营者由于不熟悉动物防疫方面的法规,在生猪运输过程中有违反《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对猪肉品质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无公害猪的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装运方法,并按照法定的和程序进行。

(1)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1.动物防疫证明

动物检疫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任何逃避检疫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所以生猪起运前必须向当地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报检,由当地检疫部门的兽医人员根据《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进行检疫,合格者方可运输,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检查合格后,押运者应对经检疫合格的无公害生猪做出清楚的标记,同时注意查看检疫合格证明上的动物种类、数量、检疫员签章及日期是否正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损失,一旦领取检疫合格证明后就不能随意增购或减少头数,以免造成疫病扩散和证物不符的现象。

2.车辆的准备

(1)运输车辆和用具在运输前必须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用消毒液彻底消毒,出具检查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2)保持车况良好,车必须安装顶棚,作防晒挡风之用。

车厢较大且途径崎岖陡坡路段时,需用木棍等设置坚实的隔栏,把车厢分割为4-6个小格,以防猪只在上下陡坡时滑动幅度大造成意外伤害,同时也能把猪群中凶悍的个体分隔开来,以防斗殴致伤。

(3)车辆应配备水箱,其容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应能满足猪只正常饮水,如果是在炎热夏季还应当考虑洒水降温之需,以免猪因热致死或生产性能下降。

(4)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稻壳、木屑,夏天铺上细沙,以减少对猪的组织损伤,同时增加热天洒水降温散热的效果。

(5)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而定工具,如绳子、铁线、钳子、帆布等。

3.起运前的自养

经宰前检验合格,赶入待宰圈的生猪都要停食一段时间(亦称饥饿管理),一般停食12小时。

停食期间必须给予充足饮水,送宰前3小时停止供水。

4.装运量及运输时间

车上猪群的密度要控制得当,否则可能发生因空间多余而引发的斗殴。

以每头猪至少留有可自由站卧的空间为标准,而炎热夏季应视气温及通风条件等酌情减少装运量。

猪最怕热。

转运猪当日气温最好在20℃以下,气温超过25℃就应在车上洒水,而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猪在车上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

所以夏季应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起运,而冬天则在温暖的白天起运,尽量减少运输的距离和次数,因为猪在车上待得越久,死亡率越高。

在车辆运输时,运到屠宰场的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

在例外的情况下,必须给生猪喂食。

5.其他注意事项

装载和卸载应当配备装猪台和卸猪台,驱赶生猪时动作要温和,注意保护猪蹄,周围的地面上应铺些松软的垫料如干草,以防猪只跌伤,装猪结束后应固定好车门。

切忌用电棒及类似物驱赶猪,连续遭电击的猪的心脏易受损,甚至引发心脏病死亡。

尽量避免把来自不同猪圈的猪只混合装运,宜将公母猪只混合装车,可以保持平静的环境,有利于运输的安全。

(2)运输过程中的管理

生猪在屠宰前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应激,可能带来体重减轻、肉品质下降,甚至诱发疾病或出现死亡等后果,严重导致的经济损失。

因此,押运者必须采取科学的运输方式,使无公害猪能够承受运输造成的应激,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在运输途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车厢的温度和湿度,并及时调整车厢的通风量。

夏季天气炎热,应加大车厢通风量,并视情况给予猪只饮水和洒水降温,注意通风防暑,途中多喂水和多汁青饲料。

超过6小时的长途运输,应给猪只补料,补料应少量多次,并及时清除车上的粪便及残留饲料,保持车厢清洁干燥。

(2)需长途运输的运猪车应尽量走高速公路,避免堵车;每辆车应配备两名驾驶员交替开车,开车力求平稳,避免急速超车、刹车和转弯,否则会导致有些猪骨折甚至死亡;途中应选择没有停放其他运载动物车辆的地点就餐,绝不能与其他装运猪只车辆一起停放;禁止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河饲喂;大量运输时最好能准备一辆备用车,以免运猪车出现故障,停留时间太长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必须停车修理时,夏季应停在阴凉处,冬季应在向阳避风处。

(3)经常注意观察猪群,如果猪只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用凉爽的清水冲洗猪身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耳尖放血治疗法,但禁止给猪只猪舍镇静剂或兴奋剂;禁止用电棒刺激呼吸急促并已躺下休息的猪,电击会导致猪死亡;禁止用凉水猛泼已受应激昏倒的猪,温度的骤然变化只能使猪受到进一步的应激。

如果出现死猪现象,押运者不能私自随意处理死猪,以免引起疫病扩散二被追究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应当报告给附近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由动物防疫监督员确认猪只死亡原因:

若为染疫死亡,而且原因在于先前产地检疫员大意造成动物经营者购入染疫猪只引起的,则可向该检疫员所在你单位申请赔偿,该批猪则根据疫病的等级由动物防疫监督员依法处理;若为物理因素所致,则死猪需无害化处理,同时动物防疫监督员为该批猪换发新的检疫证明,以使动物经营者继续持有有效的检疫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发现死病畜时要及早处理,以便尽可能地保留死畜的价值及更好地明确事故的责任和控制疫病扩散。

(4)达到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

屠宰猪在喂水冲洗干净后赶入候宰栏休息。

2、屠宰前的管理

生猪宰前的饲养管理和屠宰实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无公害猪肉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对防止疫病传播,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宰前检疫

1.宰前检疫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保证猪肉的卫生品质,屠宰前必须对生猪进行严格的选择,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检验合格的生猪才允许屠宰。

生猪通过宰前临床检查,可以初步确定其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可发现许多屠宰后难以发现的传染病,如破伤风、口蹄疫以及某些中毒性疾病,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经济损失,防止疾病传播,保证肉品安全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2.宰前检疫的程序

生猪运到屠宰场后,在卸载前,由兽医检疫人员向押运员索阅当地兽医部门签发的检疫证明书,核对生猪的种类和头数,了解产地有无疫病和途中猪只病死的情况,根据检查所获得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检疫结果,之后即可卸载,将生猪赶入预检圈或隔离圈休息,接受进一步检疫。

同时对检验结果和处理情况作详细记录,统计备查,发现传染病尤其是恶性传染病时,必须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报告疫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宰前检疫合格的生猪准予屠宰,同时回收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证明和免疫耳标。

3.宰前检疫的方法

(1)初步检疫视检生猪的外貌,询问途中有无发病和死亡等异常情况发生。

一旦发现生猪数量有出入或途中有病、死现象,必须认真查明原因。

发现疫情或可疑情况时,应将生猪赶入隔离圈内进行确诊。

若初步检疫未发现异常情况,则准予将生猪赶入预检圈。

(2)完全检疫完全检疫一般采用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想结合的方法。

1)群体检疫群体检疫是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批生猪作为一组,或以圈为单位进行检查。

检查时按静态、动态、饮食状态三大环节进行。

静态观察兽医人员在生猪保持自然安静情况下,细致观察其精神状态、膘情、立卧姿势、呼吸状态,注意有无咳嗽、气喘、流涎、嗜睡、口蹄部水疱或溃烂等异常现象。

动态观察观察生猪有无行走苦难、后躯麻痹、打晃踉跄、转圈、屈背拱腰或离群“掉队”等情况。

饮食状态观察观察有无少食、贪饮、假食和吞咽困难等现象。

对有上述异常症状的生猪做好标记,进行隔离,作进一步个体检疫。

2)个体检疫个体检疫是指对在群体检疫中被剔除的病猪和可以病猪集中进行较为详细的临床检查。

对已通过群体检疫判断健康的生猪,也可抽取10%做个体检疫。

如果发现传染病,则可继续抽查10%。

个体临床检查的方法归纳为看、听、末、摸、检四大要领。

六看:

这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举足轻重的检查方法。

主要观察生猪的外貌和表现。

看精神与姿态步样:

健康猪精神活泼,耳目灵敏,膘肥体壮,步态稳健,动作自如。

病猪则表现为兴奋不安、反应迟钝、跛行、运动失调等反常状态。

看皮肤和背毛:

健康猪皮肤颜色正好,弹性好,被毛整齐、光亮、不易脱落。

病猪则皮肤变厚或弹性不良、颜色异常,出现肿胀、皮疹或溃烂等现象。

背毛粗乱或成片脱落。

患疥螨或湿疹的生猪背毛成片脱落,皮肤变厚、变硬,出现擦伤。

在慢性消耗疾病或某些代谢障碍疾病时,则表现背毛蓬乱、无光泽、容易脱落等。

皮肤检查在诊断猪的传染病上是相当重要的。

猪瘟在四肢腹部以下至全身各部的皮肤上呈现大小不等的点状出血。

急性猪丹毒,往往在颈部、胸腹下部、股内、腋下等处的皮肤上呈现红斑,有时可融合成一片,并且淤血皮肤很快呈蓝紫色,猪肺疫因常和猪瘟等并发感染,故除有腹下及耳后颈部的皮肤发红外,常发生喉头部皮肤的肿胀。

猪坏死杆菌病,皮肤呈现溃烂,如同时局部发生气泡时,则有可能是猪的恶性水肿病。

看呼吸动作:

健康猪呼吸次数为12-20次/分钟,呈平稳的胸、腹式呼吸。

在患病情况下,呼吸次数增加,呈明显的腹式呼吸且表现呼吸困难。

看眼结膜:

健康猪的眼结膜呈红色。

在患病情况下,结膜呈苍白、潮红、发绀、发黄、炎性肿胀等现象。

看鼻镜:

健康猪的鼻盘上有汗珠且湿度适中,在患病情况下,鼻镜、鼻盘呈现干燥甚至干裂。

看粪尿:

注意有无便秘、腹泻、血便、血尿及血红蛋白尿等。

二听:

可用耳朵直接听取或用听诊器间接听取

听叫声:

健康猪一般都有其独特叫声,猪的哼哼声。

患病时则出现各种反常声音,如呻吟、嘶哑、磨牙。

听咳嗽: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

干咳主要见于上呼吸道的炎症,如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

湿咳见于支气管和肺部炎症,以及猪肺疫和肺丝虫等情况。

四摸:

用手触摸猪身体各部位,进一步了解被检查组织的机能状态。

摸耳和角根:

可以大概判断其体温高低。

摸体表皮肤:

注意胸前、颌下、腹部、四肢、阴鞘及会阴部等有无肿胀、疹块或节结。

摸体表淋巴结:

主要检查淋巴结的大小、形状、硬度、温度、敏感度及活动性。

摸胸廓和腹部:

触摸时注意有无敏感或压痛。

猪肺疫时胸部往往表现出敏感。

腹膜炎则常有压痛。

一检:

重点是检查体温。

猪的正常体温为:

38.0-39.5℃。

在猪的个体检查中检测体温是非常重要的,对发现猪的急性传染病有较重大的意义。

对诊断疾病意义较大的热型有三种:

暂时热、稽留热和弛张热。

暂时热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运输及注射疫苗后的反应;稽留热见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张弛热见于败血型疾病、支气管肺炎等。

检查体温的方法,最常用的是体温计,有条件的可采用半导体体温计。

后者的优点是反应灵敏、简单快捷,但读数较为粗放。

温度有±0.2℃的误差。

4.宰前检疫后的处理

(1)准宰经检查认为健康,符合政策规定的生猪准予屠宰,并签发准宰证。

(2)禁宰经检查确诊为炭疽等恶性传染病的病猪,应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则》(GB16548)进行处理,采取不放血扑杀,将尸肉作工业用或销毁。

(3)急宰确认为无碍肉品卫生的一般病猪及患一般传染病而有死亡危险的病猪,立即开急宰证明单,送往急宰。

屠宰时必须有兽医检验人员在场监督,并采取严格的防护和消毒措施。

(4)缓宰经检查确认为一般性传染病,且有治愈希望的,或患有意思传染病而未确诊的生猪应予以缓宰。

(5)物理性致死畜尸的处理确系因挤压、触电、水淹、斗殴等物理原因而致死的生猪,经检验肉质良好,及时取出全部内脏者,其胴体经无害化处理后可供食用。

(2)宰前饲养

由于生猪经过长途运输、挤压,机体疲劳,抵抗力下降,如果管理不善,细菌、病毒就很容易侵入引起发病。

另外,运输途中喂食和饮水收到限制,生猪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产生的气味影响猪肉品质。

生猪运至屠宰场之后,必须有一段候宰时候,采用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使其得到充分休息、进食和饮水。

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消除应激,将肌体内的大量代谢产物排除体外,促进肝糖原分解为乳糖和葡萄糖,使运输途中肌肉所消耗的糖原得以恢复和补充,降低肌肉中细菌含量,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屠宰时候放血,减少屠体内淤血的现象,提高肉的商品价值。

1.候宰时间经运输后的生猪在宰前应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则会放血不全,且内脏细菌会进入血流中,污染胴体。

一般情况下,猪要休息2~3天后才能进行屠宰。

但候宰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为2~7天,最多不超过10天。

2.充足饮水运输途中受损失最大的是水分消耗,所以在候宰生猪的饲养管理中,首先应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质必须达到《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标准,以调节猪的体温,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获得优质的肉制品。

3.饲喂方式经长途运输的生猪,其消化功能等各项生理机能均处于不正常状态,所以在饲喂技术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先水后料;二要选择易消化的饲料;三要先稀料后稠料;四要先少后多,最好勤添少喂,切忌过饱。

这样可使生猪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状态,保持较好的肉品质。

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屠宰前3天尽量避免给生猪饲喂大量糖类饲料,糖类能储存于肌肉、肝脏等组织中,应激能使糖代谢变酸,从而影响肉品质。

4.日常管理①圈舍内通风透光良好,同时根据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

②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

生猪进圈前要对圈舍彻底清扫、冲洗,用0.2%消毒灵等药物消毒,进圈后也要定期消毒,及时清除圈内粪便,防止蚊蝇孳生,减少疾席发生。

③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使生猪得到充分休息,恢复身体状况。

④减少换栏次数,并避免混栏。

最好将同一运输来源的猪编为一组,以防止斗殴。

同一群体以30~50头为宜,每头生猪占有的畜舍面积以0.6-0.9平米为宜。

⑤卫检人员应经常深人圈舍,配合饲养人员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三)绝食管理

绝食是指畜禽宰前的一定时间内停止喂食、供给充分饮水。

1.绝食作用①在不减轻体重的情况下节省大量饲料,避免了由于胃肠道内充满食物,屠宰开膛时容易造成胃肠破裂,导致内容物和粪便污染;并且如果猪未经绝食即宰杀,会因胃肠内有大量食物存在,代谢很旺盛,导致毛细血管充满血液,造成放血不全,加速肉和肉制品的腐败变质。

②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肌糖原,利于肉的成熟,提高肉品质量。

③供给充分饮水可以冲淡血液浓度,避免放血不良,提高放血合格率。

2.绝食方法生猪宰前12~24小时绝食,绝食期间应供给充足的1%的食盐水,宰前2~4小时停止供水,以防屠宰生猪倒挂放血时胃内容物从食道流出污染胴体。

三、屠宰加工工艺

生产无公害猪肉的生猪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在国家卫生防疫部门批准的屠宰场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生猪屠宰加工设施的设置和运营管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讲究科学性和经济性。

(一)屠宰场

生猪的屠宰不仅影响肉的品质和卫生状况,而且对周围的环境卫生也有很大影响。

屠宰加工生猪应在定点屠宰场进行,屠宰加工场应符合《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17237-1998)和《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12694-1990)的基本要求,取得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

1.建场原则

(1)场址要求屠宰场应选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常年主导风的下侧,周围应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远离居民区、公共场所、地下水源防护区、畜牧场和其他有动物防疫要求的场所500米以上,应尽量避免位于居民区或其他工业区的下游和下风向,以免污染和被污染。

还应考虑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靠近铁路或公路。

地下水位不得近于地面1.5米,以保证场地的干燥和清洁。

(2)建筑要求

1)分区屠宰场应划分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

生产区必须单独设置活猪、废弃物、产品和人员的出人口,且产品与活猪、废弃物在厂内不得共用一个通道。

生产区各车间的布局与设施必须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要求。

必须遵循健康猪和疑病猪严格隔离的原则。

原料、半成品、产品等加工应避免迂回运输,防止交叉污染。

2)平整路面场区的路面、场地应平整无积水。

主要道路及场地宜采用混凝土或沥青铺设。

2.场内建筑

(1)宰前建筑设施宰前建筑应包括卸猪台、赶猪道、验收间、待宰间、隔离间、兽医工作室与药品间、工作人员更衣室、急宰问、不可食用肉处理间等。

以上设施必须与屠宰量相适应。

(2)屠宰加工车间屠宰加工车间是屠宰场最重要的车间,它供给其他车间所需的原料,其设备或技术程序的卫生程度将给肉品的卫生品质带来极大影响,所以屠宰车间的建筑卫生要求非常重要。

加工车间不论是平房或楼房,各工序间应按流水作业的要求,应设有相对的两个门,分别供作原料和产品的出入之用,绝对避免迂回运输,以免原料污染产品。

1)屠宰车间:

应包括车间内赶猪道、致昏放血间、烫毛脱毛剥皮间、胴体加工间、副产品加工间、兽医工作室等,其建筑面积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分割车间:

应包括原料冷却间、分割剔骨问、包装问、包装材料间、磨刀清洗间及空调设备间等。

3)原料预冷间:

设计温度为0~4℃,原料冷却间与产品冷却间设计温度为0℃。

分割剔骨间的室温:

胴体冷却后进人分割剔骨间时,室温为10~12℃,胴体预冷后进入分割车间时,室温为15℃。

包装间的室温不应高于10℃。

4)建筑要求

地面与墙壁屠宰与分割车间的地面应采用不渗水、防滑、易清洗、耐腐蚀的材料,其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局部积水。

车间的内墙面应光滑平整,并采用无毒、不渗水、耐冲洗的材料制作,采用白色瓷砖贴墙壁最佳,且至少贴2米高。

窗户与地面的比例为1:

4或1:

6。

光照车间内的光线必须充足、均匀柔和,避免阳光直射;用日光灯照明,以免影响肉品的色泽,妨碍病理变化的正确判断。

传送设备各个加工车间之间要设置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下面设表面光滑的金属或水泥斜槽,以收集血液、污水等。

(3)其他相关设施

1)消毒设施:

消毒是杀灭、消除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控制、消灭疫病的有效办法,并且在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以屠宰场必须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备有适用的消毒设施、消毒药品。

屠宰场出入门口应设置与门同宽、长3米、深0.1-0.5米,且能排放消毒液的车轮消毒池,使用生石灰10千克加水6千克现配,保持潮湿,每周换一次。

急宰间、不可食用肉处理间及隔离间的出人口处应设置便于手推车出入的消毒池。

车间内有足够供洗手、消毒和清洗工具的设备。

每日屠宰完毕对屠宰场粪便、内容物、血水、废弃物等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消毒。

消毒方法依据病原体的特性,被消毒物的性质和经济价值,可选择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

每周进行全场清洗和消毒,隔离间、急宰间的消毒根据疫病的具体性质选用相应的有效消毒药物。

2)通风设备车间内应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和保证肉品质。

胴体的修整和处理车间内最好安装通风孔,空气的交换为每小时l~3次,交换的次数决定于悬挂新鲜肉的数量和外部湿度。

3)供、排水系统车间应有充足的冷热两用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NY5028)的卫生标准;必须建造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屠宰车间的污水、污物不得直接流入河流、水渠、田地等外界环境。

地面斜度适中并有足够的排水孔,既要保证污水充分排出,又要防止碎肉等进入排水系统,以利于污水的净化。

4)防蚊蝇虫鼠设施车间内应设有防蚊蝇、昆虫、鼠类进入的设施;场区内的室外厕所均应采用水冲式的,且有防蝇设施。

5)污物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屠宰场废弃物的处理应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粪便及胃肠内容物送至专门贮存,点集中处理,经堆积发酵后可作农业用肥。

排放的污水必须采用消除废渣、厌氧处理、消毒杀菌、增加氮气、曝气处理等工艺流程净化和消毒处理,经检验符合《肉类加工工业水源污染排放标准》(GB457—92)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方可排出。

6)兽医检疫部门与屠宰规模相匹配的兽医检疫部门,以及时对猪肉进行相关卫生检疫。

(二)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科学的屠宰加工工艺是保持肉品质和卫生,提高肉品价值,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无公害猪的屠宰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屠宰场进行,屠宰场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要求和食品加工的规定,工艺流程设置应避免迂回交叉,生产线上各环节应做到前后相协调,从宰杀放血到胴体加工完成的时间及放血开始到取出内脏的时间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17236)的规定,并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根据《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NY467)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加封验讫标志,合格者方可上市。

之后经畜产品质量监测部门根据《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l8406.3-2001)和《无公害食品猪肉》(NY5029)的标准检测合格,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

肉猪的加工工艺流程:

驱赶清洗一击昏一刺杀放血一烫毛、刮毛或剥皮一去内脏一劈半一冲洗一检验(图7—1)。

1.驱赶清洗生猪卸宰进厂或是送宰至屠宰车问,都会涉及生猪的驱赶问题,若粗暴对待可能会造成猪体表外伤或骨折,甚至引起应激综合征,导致宰后肉品质下降。

在现代化的屠宰场,均设有水淋装置和长水沟,宰前活猪必须经过长水沟,以清除四肢和腹下的体表污物。

无水淋条件的屠宰场,可用橡皮水管人工冲洗猪体。

水温控制在20℃左右,喷淋猪体2~3分钟,以洗净体表污物为宜。

屠宰前水冲洗猪体的作用:

①易于导电,有利于电麻击晕;②可以去掉体表污染物和细菌,以防在以后的解体分割过程中肉被污染;③可以使降低猪体温,抑制兴奋,消除应激反应,促进外周毛细血管收缩,提高放血质量,改善肉质。

2.击昏也叫致昏,是指应用物理的(如机械的、电击的、枪击的),或化学的(吸入CO2)方法,使活猪在放血致死之前短时间内,失去知觉而心脏保持跳动的昏迷状态。

击昏的目的是使活猪无痛苦地死亡,保证屠宰时环境安静和人身安全,避免宰杀时引起活猪恐惧、挣扎,造成血管收缩,血液剧烈流集于肌肉内,从而导致放血不完全,降低肉品质。

此外,击昏还可以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减少胴体肌肉中肌糖原的过多消耗。

常用的击昏方法是电击昏法和二氧化碳击昏法。

(1)电击昏法又称为“麻电法”,此法是目前世界各国采拥较多的一种致昏方法。

电击昏法的原理是使电流通过猪的脑部,使猪失去知觉,进人暂时昏迷,便于放血。

致昏时电击的电压、电流和操作时间应符合GB/T17236-199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的规定。

手提式人工电麻器:

采用电压70~90伏,电流0.5-1.0安,时间1~3秒,盐水浓度5%。

自动电麻器:

采用的电压不超过90伏,电流不大于1.5安,时间1~2秒。

这样可使猪达到昏倒在地,全身痉挛,呼吸暂停,心脏仍跳动的状态。

人工电麻器的使用方法:

在其两端分别蘸盐水(防止电源短路),操作时在猪头太阳穴处额骨与枕骨附近(猪耳与耳根交界处)进行麻电,将电极的一端放在太阳穴,另一端放在肩胛骨附近。

猪被麻电后应当处于心脏跳动的昏迷状态。

电击操作人员应戴绝缘靴和手套。

电麻设备应配备电压表.电流表和调压器,根据生猪大小和季节,适当调整电压和击昏时间。

此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用于流水线生产。

(2)二氧化碳击昏法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一个U型隧道底部的麻醉室内,保持68%~70%的浓度。

用传送带将猪送人麻醉室内,停留50~60秒,可达到麻醉致昏,完全松弛状态。

当猪随传送带送出隧道后,其致昏状态可维持0.5~3分钟,这段时间足以完成刺杀放血的操作。

二氧化碳击昏法致昏程度高,工作效率高(500~600头/小时),对猪不会有任何伤害,大大减少了猪体内糖原的消耗,克服了电麻法易发生放血不良和肌肉、皮肤有出血点的缺点,但成本较高,并且操作人员不能进入麻醉室,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还将造成生猪的死亡。

3.刺杀放血操作时应当注意的是禁止活猪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