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611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docx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

 

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

(2005—201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编制目的、依据…………………………………..

(1)

二、适用范围……………………………………………

(2)

三、规划期和规划基准年……………………………..

(2)

四、其他内容..................................................................(3)

第二章地质勘查现状及形势……………………….(3)

一、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3)

二、地质勘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三、地质勘查工作现状………………………………..(6)

四、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需求分析………….(17)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26)

一、指导思想………………………………………….(26)

二、基本原则………………………………………….(27)

三、目标……………………………………………….(27)

第四章基础性地质调查…………………………….(31)

一、区域地质调查…………………………………….(31)

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33)

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33)

四、遥感地质调查……………………………………...(33)

五、基础地质研究…………………………………….(34)

第五章矿产资源勘查………………………………..(34)

一、矿产资源专项调查和潜力评价…………………..(35)

二、矿产资源勘查……………………………………..(37)

三、矿山地质勘查……………………………………..(39)

第六章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40)

一、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40)

二、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41)

三、地下水调查与监测……………………………….(41)

四、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调查……………….(42)

第七章地质资料开发利用…………………………(43)

一、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43)

二、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43)

三、地质资料和数据的开发利用…………………….(44)

四、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44)

第八章组织实施……………………………………..(45)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45)

二、商业性地质勘查.....................................................(46)

三、资金来源………………………………………….(57)

四、组织领导………………………………………….(59)

第九章保证措施……………………………………..(60)

一、加强地质勘查规划的实施……………………….(60)

二、深入开展地质找矿能力建设……………………..(60)

三、大力加强地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61)

四、加强地质工作行业管理…………………………(62)

五、加强矿权市场建设………………………………(62)

六、积极支持地质勘查单位发展…………………….(63)

七、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63)

 

第一章总则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6〕2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科学合理部署我省地质勘查工作,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编制《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编制目的、依据

(一)目的。

贯彻落实《决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134号)、《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科学部署地质工作,指导商业性地质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拓宽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促进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0号)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决定》、国土资发〔2001〕13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省级地质勘查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7号)等有关规定要求。

2.《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四川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省“十一五”规划)、《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要求。

3.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十一五”规划》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要求。

4.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地质矿产条件及地质勘查工作程度。

二、适用范围

《规划》是部署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的依据,是对全省地质勘查实行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指导性文件,提出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规划》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以下简称水工环)的调查、勘查,地质资料和地质勘查管理等方面内容。

《规划》适用于四川省所辖行政区域。

三、规划期和规划基准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规划期为2005—2010年,展望到2015年,所采用资料的年份主要截止到2004年底。

《规划》通过年度计划、专项措施等予以落实;并可以编制专项规划进行细化和补充;根据需要实施动态管理和滚动修编。

四、其他内容

《规划》一经发布具有法定约束力。

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二章地质勘查现状及形势

一、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1%;至2004年底全省人口为8724.6万人,居全国第3位。

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资源和经济大省。

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6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同时拉动我省经济快速增长,提前一年实现了我省“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9.9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3元,比上年增长15.7%。

省“十一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西部文化强省和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的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建设惠及全川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矿业经济发展概况。

四川省2004年矿业总产值达147.61亿元(不包括油气),其中煤炭工业总产值80.72亿元、铁矿12.26亿元、铅锌矿6.26亿元、铜矿3.31亿元、磷矿3.22亿元、金矿2.22亿元。

2004年矿产品销售收入为152.43亿元,年产矿石量19551.89万吨,从业人员46.34万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值为10.52亿元;利润总额为16.87亿元。

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强煤炭资源和煤层气的综合保护、勘探与合理开发利用。

抓住国家加强紧缺矿产资源勘探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四川境内的西南三江地区(以下简称四川三江地区)、秦岭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北地区)和川滇黔相邻地区(以下简称攀西地区)的矿产勘查。

充分利用优势矿产资源,大力推进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尽快把攀西地区建成世界级的钒钛产业基地。

加快川南煤田等重点矿山建设,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甘孜州、阿坝州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力度。

二、地质勘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供资源保障。

全省已发现矿产132种,有35种矿产保有的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其中钒、钛、熔炼水晶、硫铁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

我省矿产种类齐全、矿种配置组合较好、矿床分布集中,优势十分突出,形成了以攀西钒钛磁铁矿、盆地天然气、川南煤、磷、硫等为依托,完备的能源、黑色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系,矿业的开发促进了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矿产资源需求的严峻形势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省地质找矿取得的重大突破不多,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采比较低,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我省地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我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危害。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灾害的危害与日俱增,形势十分严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严重。

有计划地实施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可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危害,消除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

对我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目标建设、重要经济区带建设、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2004年5月,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就合作开展“四川省红层丘陵地区地下水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及农村打井示范工程”项目签署了部省合作协议,红层找水打井工程解决了严重缺水地区人民的饮水困难,省政府将这一工程列为民办实事之一。

“十一五”期间将大规模开展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质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特别是重要城镇规划和建设,也需要通过前期工程地质调查提供基础地质信息。

(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基础地质调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向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延伸。

在为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政府合作开展“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通过以农业地质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调查、评价,为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和建设美好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对正确规划和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一)基础地质调查。

1.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

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我省包括8幅1∶100万图幅(含跨省图幅),20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了全省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我省有1∶20万图幅84幅(含跨省图幅),全部及大部在四川境内的图幅约有70幅;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相继完成了全省和跨省的84幅1∶20万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我省有1∶25万图幅44幅(含跨省图幅),全部及大部在四川境内的图幅约有35幅;1996—2004年已完成6幅,占全省和跨省图幅数的13.6%;正在进行的7幅。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我省包括1∶5万图幅大约1220幅;至2004年底,全省已完成1∶5万区调248幅,面积(省内部分)10.56万平方公里(不含重叠图幅面积);完成的图幅数占全省总数的20.3%,完成的面积为全省总面积的21.77%。

2.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区域重力调查:

已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11.27万平方公里;1∶50万重力调查33.46万平方公里(其中区域重力调查19.56平方公里、石油重力普查13.90平方公里)。

1∶20万重力调查完成10.1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0.93%,(其中区域重力调查5.11万平方公里、石油重力详查5.04万平方公里);完成1∶10万石油重力详查2.48万平方公里。

区域航磁调查:

不同比例尺的区域航磁调查已经基本覆盖全省,其中1∶100万34.94万平方公里,1∶50万比例尺约13.83万平方公里,1∶20万约7.98万平方公里,1∶10万0.46万平方公里,1∶5万0.11万平方公里。

3.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20万区域化探:

已完成全省西部高原山区和部分盆周丘陵区76个1∶20万图幅(含边缘图幅)工作,面积40.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4.18%。

目前,全省尚存在1∶20万区域化探空白区10个图幅约6.15万平方公里。

1∶5万区域化探:

2004年以前仅在部分矿区开展过1∶5万化探;2005年开始的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开展了17幅1∶5万区域化探调查,面积7650平方公里。

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2002年开始启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合作项目—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到2004年底已完成调查面积1.8万平方公里(含1999—2001年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1.24万平方公里);2006年完成全部6万平方公里的调查。

4.遥感地质调查。

我省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川西北地区、川西地区、攀西地区等进行不同比例尺、不同程度的国土、矿产资源、森林、水资源、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

我省已有的遥感资料:

基本覆盖全省的Mss数据和TM数据,川西地区局部的ETM数据,省内重要城市部分Spot卫星数据和IKONOS卫星数据,此外还有全省的黑白航片和一部分彩红外航空摄影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

至2004年底,全省共发现矿产地1614处(不含油气)。

其中:

煤(含泥炭、井田)319处,大中型矿床36处;金属矿产共1020处,大中型153处;非金属矿产275处,大中型211处。

到2004年底,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81种矿种(亚矿种90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3种(亚矿种34种)、非金属矿产42种(亚矿种50种)、水气矿产2种。

我省钛、钒、熔炼水晶、硫铁矿、光学萤石等的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位,铁、钴、锂、芒硝、石棉、石榴子石等居第2位,铂族金属、稀土、镉、熔剂用灰岩、毒重石、碘等居第3位,天然气、镍、锗、盐矿、霞石正长岩、玻璃用白云石、云母、铷等居第4位,磷、镁(炼镁用白云岩)、铍、铯等居第5位。

截至2004年底,煤、铁、锰、磷等16种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比去年有所增加,钛、镉、冶金用白云石等8种比去年有所减少,铬、镁、钨等58种没有增减。

勘查的矿种以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及稀有金属为主,其次为贵重金属、非金属矿产等。

尤其是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活动直接反映了市场的供需关系。

据2003年和2004年统计,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黑色金属等市场紧缺矿种的勘查占项目总数的70%左右。

(三)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

我省已完成四川省地质灾害调查(1∶100万),各市(州)地质环境监测站也相应编制了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报告(1∶50万),2004年5月正式启动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已完成74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为部分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2004年完成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94个。

目前已完成1∶20万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22.7万平方公里;1:

50万调查24.2万平方公里;开展了14个县(市、区)水文地质调查(1∶10万),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1∶5万地下水资源调查面积760平方公里;建立动态监测站19个;全省共有136处矿泉水水源地通过省级鉴定,其中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共122处(其中:

省级矿泉水水源地108处,国家级矿泉水水源地14处),医疗热矿泉水源地24处。

全省已完成环境地质调查(1∶50万),在岷江上游、安宁河流域完成1∶25万调查2.7万平方公里。

在嘉陵江、大渡河、安宁河流域开展了1∶10万环境地质调查。

全省已完成1∶10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在河谷水利工程、公路、铁路等地进行了1∶5万—1∶20万工程地质勘查(包括川藏公路、108国道、宝成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金沙江攀枝花—宜宾—江津段河谷等)。

我省已完成全省1∶50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793处。

自2004年开始,开展了全省50处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可行性研究工作,建立项目库;开展了攀枝花花山煤矿、彭州柯家山石灰岩矿等10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全省已被批准建立了1处世界地质公园、11处国家地质公园,初步形成了世界、国家、省级三个层次布局合理的地质公园构建体系。

至2004年底,已完成70个县(市、区)的红层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价,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

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在17个市的106个县(市、区)全面展开;截至2005年底,已累计成井428310口,解决了158万人饮水困难。

(四)地质资料和数据库。

截至2004年底,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馆藏地质资料共14040种,其中:

公益性地质资料720种,保护资料823种,保密资料345种。

除保护及保密外,均为公开的地质资料。

我省已经建立了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50万、1∶250万、1∶50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完成12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20万、1∶5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区域重力数据库、1∶100万航磁数据库、水系沉积物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和矿产地数据库。

完成了1312个固体矿产矿区数据采集,启动了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正在开展岩石数据库、钻孔地质数据库建设工作。

(五)地质勘查队伍。

我省的地质勘查队伍包括中央直属和省直属管理单位,地勘单位属地化后由省管理的有4个厅(局)级地勘部门、2个县(处)级地勘单位,即: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称省地勘局)、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化工地质勘查院、省盐业地质钻井大队。

4个局共有下属县级地勘单位59个,直属控股企业(公司)8个。

中央管理的非油气地勘单位有7个,即:

中国建材地勘中心四川总队、核工业二八○所、武警黄金部队第十二支队、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勘查开发单位有4个,即:

中石油西南分公司、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西南石油地质局等。

属地化省管地勘部门和单位共有人员39271人,其中:

在册职工20773人,离退休人员18641人,分别占52.9%、47.1%。

在册职工中,在岗职工13106人,不在岗人员7667人,分别占63.1%、36.9%。

属地化省管地勘部门和单位在岗人员中从事技术的人员6342人(占在岗人数的48.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926人、中级职称2175人、初级职称3241人,分别占14.6%、34.3%、51.1%;直接从事野外工作的一线技术人员5161人,占在岗人员的39.4%。

2005年底,在省国土资源厅注册登记并取得地质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70家(包括民营的股份制企业10家),各类各级地质勘查资质264项;具有甲级勘查资质的单位45家(指批准单位申报的资质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甲级资质),乙级勘查资质单位10家,丙级勘查单位15家。

(六)地质勘查管理。

省国土资源厅主管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勘查施工方案及任务来源、性质等对在川的中央直属地勘单位、属地化地勘单位和其他地勘单位的地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所属的西南地质调查中心管理和组织实施,具体勘查项目主要由属地化地勘单位承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管理国家和省财政投资的矿产勘查项目并组织实施。

地质勘查项目的管理按照制定的项目立项、野外监督检查和项目验收管理办法、标准进行,保障项目的地质工作质量,促进找矿突破和资源储备。

省国土资源厅按照法定程序审核颁发探矿权,对符合出让条件的探矿权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竞争性出让。

截至2005年底共招拍挂出让探矿权116个。

价款37433.14万元。

全省地勘总投入逐年递增,2002年7653.58万元,2003年1.037亿元,2004年1.617亿元。

其中社会勘查投入增长较快,2004年社会投入约1.423亿元,占当年总投入的88%。

四、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地质调查。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偏低且不平衡。

从地域上看,我省盆周基础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而找矿潜力巨大的川西高原地区工作程度偏低。

从专业上看,中小比例尺区调工作覆盖面较广,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工作程度较低,全省尚有10幅1∶20万化探空白区(含3个不完整图幅)。

目前,我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仅完成全省图幅数的21.77%。

1∶2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更新仅完成13.6%。

(二)矿产资源勘查。

1.资源瓶颈越来越明显。

我省矿产资源储量消耗大于增长,储采比下降,特别是重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下降明显。

近年,我省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有限,新增的资源储量多为预测和推断资源量,亟待加强勘查工作深度,增加保有储量;同时我省矿产开发的资源回收率较低,采富弃贫,乱采滥挖、选冶技术落后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造成了矿产储量的严重隐性消耗。

2.勘查区域和工作程度不平衡。

我省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不均衡,四川盆地及盆地西缘地区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较高,川西高原矿产勘查程度低;铁、锰、砂金、岩金、煤、油气、岩盐、芒硝、石棉、云母、硫铁矿、铜、铅锌等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高;锡、锡多金属,银、银多金属,铂镍、锂、铍、铌、钽等勘查工作程度较低。

我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由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3.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问题。

针对我省中小矿床多,富矿少,贫矿多,共伴生矿多的特点,社会投资的矿产勘查项目存在找矿上的单打一现象,在综合勘查、综合找矿、综合评价、综合研究上,投入较少,重视不够等,影响了矿产开发的综合利用。

4.危机矿山问题。

我省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大多始建于解放初期,有相当部分矿山已经达到严重危机程度,矿山可采资源几乎耗尽,亟待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三)水工环地质工作。

我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我省现具有一定规模、易造成危害的崩塌、滑坡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3000余条,危及120余座县(市、区)所在城区和800多个乡(镇)和500余家工厂、矿山的安全。

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控制程度都亟待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市(州)、县(市、区)与乡(镇)、村之间的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防灾措施落实、信息反馈等需大力完善。

我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给矿山企业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据初步统计,全省有500余家工厂、矿山受到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

我省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可有效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情况不明,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规划发展的需要,地下水的监测范围和力度需要加强。

川中红层旱区以及川南岩溶石山地区缺水现象严重,人畜饮用水困难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

2004年,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接待查阅、利用地质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