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指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431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指导.docx

《中考语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指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指导.docx

中考语文指导

河南中考语文预测点拨

一、积累与运用

(一)字音、字形

★考点精讲

近几年,河南中考试题对字音、字形的考查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课文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以及课文下注释的字词。

★技巧指南

一、字音类

1、结合语境推敲:

认真品读语境,仔细辨别、推敲,最后确定该字正确的读音。

2、巧用排除法:

浏览每个选项、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正确(或错误)的读音,然后对比排除,达到解题目的。

3、平时归纳记忆: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归纳整理,加强练习。

二、字形类

1、以音辨形。

如“概”与“慨”读音不同,字形也有差别。

2、以形辦形。

如“拌”与“伴”,前者从“手”,表示动作;后者从“人”,表示人物。

3、以义辦形。

如“首屈一指”中的“首”表示“首先”,所以应用“首”而不是“手”。

4、来源推形。

如“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因此“源”不能误作“园”。

(二)句子衔接与排序

★考点精讲

河南中考卷中该题型以按要求填补句子或给句子排列顺序为主。

此外,试卷所涉及的文段材料多与当前的时事热点、新闻事件以及河南的地域特色有关,以说明性文段为主,但也不排除记叙性文段或议论性文段。

★技巧指南

一、补写

1、阅读全文,确定中心。

2、分清句子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中心。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

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概括答案。

二、排序

1、找中心句。

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安排的,排序时,如果能找准中心句并确定其位置,整个语段的思路就比较清断了。

2、梳理思路。

河南对此考点的考查主要是在语段中考查的,所以确定思路时要注意已经给出的文字在内容照应上的提示和已给的标点在语段停顿上的提示,尤其要注意的是分号和句号。

3、抓关键词。

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由此看来”等关键词语或短语。

4、看语段的表达方式。

分清语段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或是议论性语段,然后根据相应的语段特点进行答题。

(三)名句积累

★考点精讲

名句名篇背诵与默写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名篇佳句默写及理解的迁移能力。

近五年来,河南中考卷对名句的考查形式稳定,考查形式有直接默写、理解默写和主题默写三种,前两道是直接默写,第三道是理解默写,第四道是主题默写

★技巧指南

1、直接型默写:

平时要熟记熟背,答题时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2、理解型默写:

复习时应准确把握诗文的意思,做题时应审清题意,根据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应的语句,正确默写

3、主题型默写:

审清题意,根据情境的要求默写出正确的文句;答题的要领在于对情境的把握,切忌答非所问。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必考)

(二)说明文阅读(三)议论文阅读(23轮考)

记叙文考察的内容:

1、概括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2、理解能力(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3、分析能力(分析文章写作手法)4、赏析能力(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探究拓展,个性化解读作品的能力

——记叙文考察的方面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心、体会作者感情。

2、正确把握题目、段落的作用,根据要求概括提取信息。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4、结合原文,联系具体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5、结合语境理解文章和句子含义。

6、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7、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或续写结尾。

答题时心中牢记四种意识:

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

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4、主旨意识——最终指向主旨

一、记叙文中对概括能力的考察。

常见的题型有:

1、对全文大意的概括。

2、对某文段的的概括。

3、对记叙文某个要素(或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

常用的概括文意的有效方法:

1.要素归纳法。

四要素合理组织,人++事(结果)。

2.摘录句段法。

3.段意联合法。

4.题目扩展法。

二、记叙文中对理解分析能力的考察。

常见的题型有:

谈谈对某个句子的理解。

某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一)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

1、化整为零法。

2、本体还原法。

理解句子的方法:

锁定关键词,分析修饰语,结合上下文,多问为什么。

理解修辞格,透视其深意,若用比喻句,还原其本体。

最后加主旨,千万要牢记。

(二)关于句子的作用

内容:

人物性格、感情等,文章主旨。

结构:

开头、中间、结尾

内容上:

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作用也不尽相同。

议论句:

表现(揭示)文章的主旨(突出文章的中心)。

抒情句:

抒发某种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等。

结构上:

①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有:

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设置悬念;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5、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要结合语境具体答)

结构上:

②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有:

1、承上(具体答)启下(具体答);2、引出下文(具体答);

3、为后文(具体答)作铺垫;4、起到对比或烘托等作用。

结构上:

③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有:

1、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2、总结全文;3、点明中心(或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4、若有省略号:

意犹未尽,令人回味。

关于文章题目的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新颖;

(4)文眼;揭示(或暗示)主旨;(5)点明线索;(6)题目中运用比喻,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7)语意双关;象征意义;(8)作者感情的出发点;(9)交代描写对象。

三、记叙文中对赏析能力的考察。

这类试题主要的题型有:

1、说说语句的表达效果2、说说句子好在哪里3、分析句子的语言特点4、赏析句子5、给句子写批注

回答的角度:

1.关键词语2.修辞角度3.人物描写4.环境描写5.写作手法6.多种感官

7.作者情感态度作者情感态度

回答的角度:

1、从关键词语入手:

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关注动词(逼真传神)、形容词(形象生动)、副词(程度范围)等。

回答角度:

2、从修辞入手:

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答题格式:

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用)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

生动形象的描写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

生动形象,,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

夸张:

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特点(程度);

排比: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节奏感强;

对偶:

音韵和谐,增强语言表现力,便于记诵;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反问:

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

设问:

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回答角度:

3、从人物描写角度入手

(1)正面描写:

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衣着)、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还有细节描写等)。

答题格式:

通过……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情、心理、情状)。

(2)侧面描写

回答的角度:

4、从环境描写入手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

(2)烘托人物心情、衬托形象、表现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5)突出、深化文章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的答题格式:

描写了……的景色(画面),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描写社会状况2、交代故事背景3、揭示社会本质4、铺垫下文内容。

回答的角度:

5、从表现手法入手

表现手法主要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铺垫、渲染、对比、衬托、照应、伏笔、悬念、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十一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1)铺垫:

增强可信性,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和完整性。

(2)渲染: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加深主题表现。

(3)对比:

使形象更鲜明,突出主题。

(4)欲扬先抑:

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伏笔:

对将出现的事件做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后文一定要有照应。

(7)衬托:

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性格和事件意义等。

有“正衬”和“反衬”,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8)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9)象征:

使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表现力。

(10)托物言志: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借以表达感情,具有含蓄性、哲理性暗示性。

(11)以小见大:

用平凡细微的事情反应重大主题,突出中心,有震撼力。

回答的角度:

6、从感官角度入手

感觉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来描写景物,鉴赏主要从感官的效果入手,使描写的景物生动而富有情趣。

回答的角度:

7、关注作者的感情态度

从句子表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蕴含的意义、给人的启示等角度入手分析语言特点。

四、主题解读(多义性)

河南省2016年卷《母亲养蜗牛》

1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案】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

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

五、个性化解读(开放性试题)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表述要流畅,不能有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六、其它

答题关键:

•人物形象评析•记叙顺序•记叙的详略•人称•线索

记叙的顺序: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例如《散步》、例如《背影》就运用了倒叙。

引起读者兴趣;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波澜起伏。

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例如《羚羊木雕》中运用了插叙。

作用:

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

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详略:

作用:

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人称:

第一人称:

:

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

:

呼告抒情,便于情感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

: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线索:

是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在于把表现中心思想的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线索常见的有六种:

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线、感情线。

 

——议论文阅读考察的方面

1.提炼归纳论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2.能针对论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3.结合文体特点,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4.分析全文(某段)论证的过程(论证思路)。

5.区别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2015年河南中招为什么不读经典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

请逐条概况。

(4分)

1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

请简述理由。

(4分)

材料一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

“语种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

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2018年河南中招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

请逐条概况。

(4分)

1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

请简述理由。

(4分)

材料一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

“语种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

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关于论据考察

题型:

1、辨别论据的类型2、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3、为文章再补充一个论据

考查引用名言或叙事开篇的作用:

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出文章的论题或中心论点。

3.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作者列举…典型事例加以论证,具体有力的证明了…观点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

把…比作…,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清晰,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把…和…对比,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考查分析论证思路:

答题格式:

在段落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

答题格式:

文章(或某段,或某几段)先(通过……)提出了……的论点;然后举……名言和……事例(或用比喻生动地论证)进行论证;最后……

——说明文阅读考察的方面

1.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理解概括说明内容。

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3.针对某一段落或句子概括提炼信息。

4.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5.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

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16、17年考说明文,18年考议论文,今年考查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策略:

举例子:

真实具体

列数字:

准确具体

分类别:

条理清晰

画图表:

直观清晰

打比方:

生动形象

摹状貌:

生动形象

作比较:

强调突出

下定义:

严密确切

作诠释:

通俗易懂

说明方法+自身作用+说明对象+特征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等)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包括:

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考查说明文语言(生动性、准确性)

题型:

某个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先解词,说明原句的意思是……,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范围:

50篇

考查重点:

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语段内容理解与概括、作者情感态度理解、写作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手法与修辞方法赏析、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等方面。

文言文复习:

1、词语解释----注重实词,牢记课下注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沿用至今的成语。

2、句子翻译----强调直译,注意关键词语,注意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3、理解内容,注意两材料对比(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4、了解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寓意、以乐景衬哀情等表现手法。

十一年考点分析

2008年《鱼我所欲也》《游山西村》《马说》《过零丁洋》

2009年《醉翁亭记》《江城子》《送东阳马生序》《破阵子》

2010年《岳阳楼记》《饮酒》《出师表》《钱塘湖春行》

2011年《小石潭记》《行路难》《爱莲说》《雁门太守行》

2012年《邹忌讽齐王纳谏》《过零丁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沧海》

2013年《桃花源记》《春望》《三峡》《水调歌头》

2014年《出师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陋室铭》《酬乐天》

2015年《曹刿论战》《次北固山下》《记承天寺夜游》《观刈麦》

2016年《马说》《己亥杂诗》《送东阳马生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17年《小石潭记》《渔家傲秋思》《爱莲说》《望月》

2018年《岳阳楼记》《行路难》《醉翁亭记》《饮酒》

文言文还剩——

《送东阳马生序》《生于忧患》《论语十二则》《三峡》《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陋室铭》

重点猜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沧海》、《鱼我所欲也》、《陋室铭》、《三峡》、《论语十二则》

古诗还剩(13)-----

赤壁、使至塞上、夜雨寄北、无题、浣溪沙、山坡羊、登飞来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见欢、关雎、蒹葭、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重点猜押(17)----

破阵子、夜雨寄北、泊秦淮、赤壁、浣溪沙、雁门、使至塞上、酬乐天、钱塘湖春行、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山坡羊、天净沙、无题、观刈麦、相见欢。

诗词鉴赏:

答题格式

(1):

散译(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答题格式

(2):

描写……景,抒发……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用答法

 

四、中考作文备考:

成长历程方面

内容有:

我明白了(懂得了)某种道理,悟出了生活的真谛,或从某件事情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等等。

如懂得了孝敬师长,懂得了尊重他人,学会欣赏自己,学会宽容、信任;人与人之间要友爱、互助、团结、诚信;敢于挑战自我,克服自身某方面的弱点,如自卑、胆怯、自私、孤僻、骄傲、任性、粗心、虚荣....。

.也可以写我的自强、自立、自信;经受挫折时永不气馁、追求目标时永不放弃、面对困难时永不退缩、身处逆境时永不言败,获得荣誉后谦虚谨慎,取得成功后再接再厉……在前进道路上笑对人生,在成长历程中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个历程,可以是写我自身的成长,也可以是写我和同学们一起成长。

无论写个体的“我”还是群体的“我”,都要写出一种蓬勃向上的风采。

心灵感受

这类作文可以写对自己有所关爱、有所资助、有所教育、有所启迪的人和事。

写出一种生活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纯真美好的场景和画面;歌颂新时代的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新气象;歌颂和谐社会的闪光点、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

.

方法点拨:

一要不断出现文题词语(命题作文则主要点标题或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点题的语句如果能写得精妙感人,效果则更好。

二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

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

标题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

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结构上有亮点——让人一见钟情

外形:

1、巧换文体。

如:

日记体、书信体、网聊式、剧本式、童话寓言式、学科迁移式等

2、片断式结构多角度表现中心(使用标题或排比式的层次中心句);

3、巧换角色和人称

4、……

内构:

1、悬念2、顺序3、线索(情线、物线、景线等)4、(变化抑扬、起伏、渐变等)

——考场零失误口诀

字体工整,大小适中;有问必答,头脑清醒;

相关知识,牢记心中;答题要点,序号标清;

审题准确,关键词精;表述规范,语言简明;

出错莫慌,小心改正;答题范围,切莫超出;

作文时间,五十分钟;结构巧妙,重点突出;

语言精美,卷面干净;耐心检查,马到成功!

语文学习习惯,注重积累。

做法:

1、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有四个笔记本:

听写本、知识积累本、摘记本和纠错本。

听写本主要用于听写字词、重点文学常识、文言课下注释和诗词名句默写。

测试完后学生当堂对改,一个单元学完后再进行一次小结性的测试,重点测本单元中学生易错的。

这次老师要亲自改,并且也要给学生打上分,对听写不合格的同学除点名批评外抽时间再单独测试,直到达标为止。

2、知识积累本要求学生平时记录和语文有关的知识,比如单元字词小结、文言知识小结、诗句默写、名著知识、

易错成语、文化常识、经验总结等。

3、摘记本主要用于摘抄好文章、好素材、好作文或是自己写的随笔等。

作文在中招考试中占的分量很重,仅靠

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把这个训练也放在了平时。

4、纠错本除了记录平时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或是默写易出错的诗词名句外,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题,我们也

要求学生记录到此本上,具体要求如下:

将原题和自己的错误答案一并抄写并写出错误原因和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