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137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脑出血

[定义]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以深部穿通支小动脉出血为最多见。

发病原因:

①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②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瘤、脑动脉炎;

[诊断]

一、症状

(一)50-70岁男﹥女冬春季多,白昼发病多于晚间;体型:

颈部粗短,两肩宽阔、颜面鲜红、五短体材者;

(二)使血压升高的因素:

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剧烈运动;(三)前驱症状:

(1)剧烈的后侧头痛或颈部痛;

(2)运动或感觉障碍;(3)眩晕或晕厥;(4)鼻出血;(5)无视乳头水肿的视网膜出血。

(四)颅内压增高症状:

(1)意识障碍

(2)呕吐(3)头痛

(五)惊厥: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杰克逊发作。

二、体征

(一)血压增高:

收缩压﹥26.6Kpa(200mmHg)

(二)颅内压增高体征

1、呼吸变深而慢,或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脉搏充实而缓慢,每分钟常在50-60次/分。

血压增高。

2、眼底改变

(三)脑膜刺激征

(四)局灶性神经系体征

1、壳核—内囊出血:

三偏征:

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主侧半球病变)

2、丘脑出血:

病灶对侧偏身浅感觉、深感觉缺失;波及中脑者发生系列眼球症状,如“日落眼”等。

3、脑桥出血:

突然起病的深昏迷和无预感的头痛,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4、小脑出血:

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等。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多为血性

(二)颅脑超声波检查:

脑中线移位

(三)颅脑CT:

高密度出血影,可显示出血部位、大小、邻近的脑水肿带、脑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等。

四、诊断要点

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进展迅速,早期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并有脑膜刺激征及偏瘫、失语等脑局灶体征。

头颅CT高密出血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脑梗塞:

头颅CT即可区分,低密度影及高密度影;

2颅内肿瘤:

脑血管造影

3、高血压脑病:

无偏瘫及血性脑脊液,头颅CT无出血改变。

[治疗]

(一)治疗原则:

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脑疝形成,调控血压防止再出血。

(二)常规治疗

1、一般处理:

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就地抢救,避免过多搬动;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给氧,间歇吸氧为宜;③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24—48小时后仍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①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6—8小时一次;滴完后4小时内如尿量少于250ml时,需慎用或停用,并检查肾脏情况;②甘油果糖250ml静滴,每日1—2次,持续时间长,无反跳。

3、控制高血压:

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

4、合并消化道出血或凝血障碍时可加用止血药物:

止血芳酸等。

5、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留置导尿者,4小时放尿一次,每日冲洗膀胱,瘫痪肢体的功能位,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三)手术治疗

1、小脑出血﹥15ml或直径超过3cm,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第三脑室及侧脑室扩大,或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者,尽早手术治疗。

2、壳核-内囊出血,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继恶化,颅压继增高或有脑疝形成者开颅手术。

(四)中医中药:

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疼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

大秦艽汤加减。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

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骞,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

舌质红或苔腻,脉细数或弦滑。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

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

(1)闭证

①阳闭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

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

先灌服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

②阴闭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

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

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煎服。

③脱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漏、脉细弦或脉微欲绝。

治法:

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

独参汤和生脉散

 

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分外伤性和自发性出血两种;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

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继发性:

脑室后出血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诊断]

一、症状

1、头痛突然剧烈的头痛,始为劈裂样剧痛,以后变为钝痛或搏动性痛;部位从局限变为弥漫,伴颈、背部疼痛。

起病1—2周后症状渐减轻或消失。

2、意识障碍与出血量及部位、脑损害程度有关

3、呕吐喷射性呕吐

4、惊厥

5、精神症状定局障碍,近事记忆障碍;少数出现谵妄、虚构、幻觉、妄想、躁狂等精神症状,或有痴呆样表现。

持续N周后可渐恢复。

二、体征

1、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克尼格征。

2、偏瘫

3、眼底:

视神经乳头水肿、淤血、静脉充血、眼底出血。

4、颅神经麻痹:

提示出血部位的不同。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脑脊液:

血性

2、颅脑CT:

可显示局限的血液,加强后可显示血管畸形。

3、脑血管造影:

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脑血管畸形及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侧枝循环情况。

四、诊断要点

突然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头颅CT、眼底检查示玻璃体下出血,脑脊液血性,颅压增高。

[鉴别诊断]

1、高血压性脑出血:

有明显局灶性病变定位体征。

2、脑膜炎:

起病初有发热等全身感染征象,脑脊液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制止继出血,防止继发性血管痉挛,除去引发出血的病因和预防复发。

二、常规治疗:

(一)内科药物疗法:

1、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用力排便,解除紧张情绪,应用足量的止痛和镇静剂,保持患者安静休息。

2、脱水剂的应用:

20%甘露醇滴注,6-8小时一次。

3、防止再出血:

6-氨基已酸,安络血,仙鹤草素等,氨甲苯酸。

4、防止继发性动脉痉挛尼莫地平40-60mg,每日3次。

(二)外科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均应手术治疗,年龄<60岁,全身情况较差,病情重者除外。

中医中药:

1、肝阳头痛:

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肾虚头痛: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

养阴补肾,填精主髓。

方药:

大补元煎加减。

3、血虚头痛:

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方药:

加味四扬汤。

4、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降法。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

5、淤血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

活血化淤,通窍止痛。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

 

短暂脑缺血发作

[定义]

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动脉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暂时性的供血不足,导致受累脑组织出现一过性功能缺损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持续时间数秒、数分钟、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症状体征全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取决于脑供血不足的部位

1、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一过性单眼黑曚、一过性视野缺损,单肢力弱或感觉障碍;主半大脑皮质受累,一过性失语、失用、失读、失写。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一过性眩晕、呕吐为最常见,或一过性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单肢力弱等,眼震阳性、小脑共济失调;“跌倒”现象。

3、腔隙性卒中:

脑深部小动脉发生闭塞而形成微小梗塞灶,一过性不完全单瘫或偏瘫,或单纯感觉障碍。

4、短暂性全面遗忘:

边缘系统暂时缺血(海马穹窿部位)有自知力。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脑血管造影:

发作当时可能发现阻塞影像

2、颅脑CT:

某些患者可发现腔隙性病灶

3、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显示颅内外动脉管腔是否狭窄及血流速度

4、超声心动电流图:

可显示心脏附壁血栓的影像

5、颈椎X线平片:

可显示骨质增生、颈间盘病变、椎间比较狭窄等变化。

三、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病史,具备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征,中老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史、心房纤颤者,青年女性应除外口服避孕药引起发病的可能。

[鉴别诊断]

1、局灶性癫痫:

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常继发于颅内病灶或肿瘤、血管畸形,颅脑CT可鉴别。

2、美尼尔氏综合症:

发作性耳鸣、眩晕、呕吐、听力减退为特征,眼球震颤为末梢前庭性,多数发作伴听力减退。

[治疗]

1、治疗原则:

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并针对病因治疗,如调控血压、调脂、调节血糖,纠正心律紊乱等。

2、常规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口服,1次/日,长期服用,有溃疡病或出血倾向者禁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心、肾疾患者慎用。

(2)钙离子拮抗剂:

阻断钙离子通道,防止细胞内钙超载,保护脑细胞,扩张血管。

例如:

盐酸氟桂利嗪5mg口服,1次/日;尼莫地平20mg口服,3次/日。

3、特殊治疗:

反复发作者应用抗凝剂,并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防出血。

4、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系由于颅外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碎片脱落者可采取外科手术行内膜切除术或颅内外动脉吻合术。

中医中药: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

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

大秦艽汤加减

2、肝肾阴虚,风阻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

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寒,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

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

镇肝熄风汤加减。

 

脑梗塞

[定义]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灶的脑血管疾病。

分两类:

脑血栓形成:

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脑栓塞:

身体其他部位栓子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某一脑血管阻塞。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取决于梗塞部位。

(一)颈内动脉系统:

a.颈内动脉系统: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偏瘫感觉缺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甚发生海马钩回疝。

b.大脑中动脉:

对侧偏瘫,中枢性面舌瘫,上肢重于下肢感觉缺失,主半则失语。

c.大脑前动脉:

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伴感觉缺失;左侧失用(右利手)有时有精神症状。

(2)椎-基底动脉系统:

a.基底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侧支循环的完善程度:

眩晕、呕吐、眼震、复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重者死亡。

b.小脑后下动脉:

wallenberg综合症。

二、实验室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二)脑血管造影

(三)核素扫描

(四)颅脑CT扫描:

低密度阴影(48—72小时后明显)

(五)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

(六)多普勒超声检查:

显示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增快。

(七)超声心动电流图:

显示心脏瓣膜及心内膜病变。

三、诊断要点:

脑血栓形成:

中老年人安静状态下发生偏瘫、失语、眩晕、眼震等局灶症状和体征。

脑栓塞:

青壮年有风心病史,老年人冠心并房颤病史者。

[鉴别诊断]

a.脑出血:

颅脑CT

b.慢性硬膜下血肿:

头部外伤史或自发性,头颅CT.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大面积及时应用脱水剂;一般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

(二)常规治疗:

急性期:

a.脱水剂20%甘露醇、甘油果糖。

b.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低右

c.钙拮抗剂:

西比灵5mg口服1次/日

d.血管扩张剂:

罂粟碱、菸酸

风心引起栓塞着,急性期绝对卧床4-6周;栓赛后出血治疗原则同脑出血;

恢复期:

继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钙拮抗剂等;并加强功能锻炼,康复治疗。

(三)手术治疗:

大面积脑梗者开颅手术减压以缓解症状。

(四)护理:

风心引起栓塞者急性期严格卧床,切忌饱餐;

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发生褥疮及肺部感染;

积极康复治疗,患肢功能位。

中医中药治疗:

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疼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

大秦艽汤加减。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

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骞,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

舌质红或苔腻,脉细数或弦滑。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

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

(2)闭证

①阳闭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

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

先灌服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

②阴闭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

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

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煎服。

③脱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漏、脉细弦或脉微欲绝。

治法:

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

独参汤和生脉散

 

癫痫

[定义]多种病因所致的综合症。

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皮层及皮层下神经无异常电位发放,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具发作性、重复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惊厥和意识障碍。

[诊断]

一、症状

(一)部分性发作:

发作涉及身体一部分。

简单部分性发作:

发作中意识始终清楚。

复杂部分性发作:

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部分性发作继全身发作。

(二)全身性发作:

发作涉及全身或全脑功能障碍。

a.失神发作:

<10秒,每日发作数十次至百余次。

b.不典型失神发作:

短暂意识障碍同时伴较明显的轻微阵挛、强直、失张力或流涎、面色苍白等;发作者有短时间意识模糊。

c.肌阵挛发作:

突发短暂电击样肌肉收缩;一块肌肉一组,一个肢体或全身。

d.强直阵挛发作:

大发作。

神清→神志丧失→强直→呼吸停止、喉肌痉挛、尿失禁→阵挛→呼吸深、呼噜声、口吐血沫→痉挛间歇延长→停止→昏睡

e.强制发作

f.阵挛发作

g.失张力发作:

突然肌张力丧失、头下垂、张口、上肢下垂倒地。

(三)不能分类的发作

(四)癫痫持续状态

强直阵挛持续状态

部分发作持续状态

失神发作持续状态

二、体征

症状性体征可发现原发病的临床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a.脑电图:

发现癫痫样波,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

b.脑脊液

c.颅脑CTMRIMRA

d.SPECT:

发作时局部脑血流增高,发作间期降低。

e.PET:

发作期增高,间期局部代谢降低。

f.血或脑脊液氨基酸分析:

用于诊断氨基酸代谢异常所致的癫痫发作。

四、诊断要点:

发作性、重复性、发作类型、注意病因。

[鉴别诊断]

a.一过性脑供血不全

b.晕厥

c.偏头痛

d.儿童高热惊厥、抽搐、秽语综合症、夜惊等。

e.精神性幻觉

f.癔病

g.发作性腹痛及其他内脏症状。

[治疗]

a.治疗原则

长期、规律、针对、单一、不可强求完全控制、检测药物浓度

b.常规治疗

成人儿童

苯妥英钠强直阵挛200-500mg/日3-8mg/kg.d

苯巴比妥简单部分发作90-300mg/日2-5

扑痫酮复杂部分发作750-1500mg/日10-20

酰胺咪嗪(卡马西平、痛可宁)--复杂部分发作、失神、强直阵挛、简单不分发作、肌阵挛200-1200mg/日5-20

丙戊酸纳强直—阵孪400-12005-10

丙缬草酰胺失神、复杂、简单400-12005-10

丙戊酸镁肌阵孪400-18005-10

乙琥胺失神、肌阵孪750-150020-30

硝基安定肌阵孪、复杂3-100.1-0.2

氯硝安定失神、强直-阵挛4-60.01-0.05

c.特殊情况

①癫痫持续状态:

安定静脉注射10--20mg缓慢静脉注射,复发者20分钟后可再重复,同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2-0.4g。

或安定静滴40mg,成人24小时小于100mg,儿童小于0.25-1mg。

或苯妥英钠1000-800mg静脉缓慢注射,同时心电监测。

或利多卡因1000mg(2mg/kg)缓慢静注。

同时降颅压,保护心脑肾。

②外科治疗

深部及头部电极脑电监测局灶性癫痫病灶切除后对患者运动、智能影响不大者。

经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效果差发作频繁者可做病灶切除,三体定向手术破坏FoveH区或胼胝体切断术。

合并严重精神异常者,作胼胝体切断术。

中医中药

1、风痰闭阻证:

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晕、胸闷、乏力,发作呈多样性,或突然跌倒、抽搐吐涎,或尖叫、二便失禁,或双目发呆、茫然所失,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

定痫丸加减。

2、痰火扰神证:

发作时昏扑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咳痰不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3、瘀阻脑络证: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治法:

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方药:

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

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治则治法: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方药: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5、心肾亏虚证:

癫痫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失眠,两目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大便干燥,舌质暗红,脉沉细而数。

治法治则: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方药:

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偏头痛

[定义]周期性发作性血管性头痛,多在青春期发病,以搏动性头痛,恶心和畏光为特点。

[诊断]

一、症状

(一)前驱证:

疲劳感、激动、抑郁。

(二)先兆:

视力障碍最常见占50%,或短暂遗忘、呐吃、眩晕、耳鸣、感觉异常、偏瘫。

(三)头痛:

一侧额颞部、眶周、眼球后钝痛,渐发展为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剧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畏光等,持续约2-3小时渐缓解,或于睡眠后缓解。

每年发作1-2次。

(四)分型:

眼型、普通型、眼肌型、偏瘫型、基底动脉型。

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一)脑电图:

发作中头痛侧,限局性慢波或棘波。

(二)SPECT:

发作中头痛侧,限局性脑血流量下降。

(三)TCD:

头痛时颅内血管动脉扩张。

四、鉴别诊断

丛集性头痛、蝶腭神经节痛、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枕大神经痛、青光眼及副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治疗]

一、预防发作:

避免可诱发头痛的含酪胺食物及直接日晒,生活规律。

(一)抗5羟色胺制剂

1、甲基麦角胺2-6mg/日6个月后停用

苯噻啶0.5mg3次/日

2、心得安5mg3次/日

3、可乐宁50mg3次/日

4、苯乙肼15mg3次/日

5、酰胺咪嗪100-200mg3次/日

二、发作时治疗:

安静平卧、昏暗、少声音的室内。

(一)麦角胺制剂

(二)前列腺素拮抗剂

(三)镇痛剂

中医中药:

1、风寒头痛:

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散风寒止痛。

方剂:

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头痛:

头痛而涨,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和络。

方药:

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方剂:

羌活胜湿汤加减。

 

三叉神经痛

[定义]三叉神经一支或数支分布区短暂的发作性剧烈疼痛。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50岁以上,女>男

(一)短暂的极为剧烈的发作性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的某一分布区;

(二)疼痛在受累支所支配区域部分最严重,多在面颊、上颌、下颌、舌较著,疼痛长反射性引起罹患面肌痉挛,伴皮肤潮红,流泪及流涎。

(三)板机点及其诱发:

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某个敏感区域,如鼻翼上下唇、口角门齿、犬齿、齿龈、颊部、高处等,面部的机械刺激如说话、进食、洗脸、刷牙、剃须、打哈欠、冷风吹过、移动身体带动头部。

(四)疼痛发作时病人有特殊表情:

如张口不动、低头不语、蹙额皱眉、眼睑闭合、以手掩面、咀嚼动作或揉搓颊部。

(五)缓解期一如常人。

(六)病程长。

(七)神经系统检查。

二、诊断要点

据疼痛的发作性,疼痛的部位和伴有舌痛的缓解期,诱发疼痛的因素及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鉴别诊断]

一、牙痛:

持续钝痛,齿龈部可发生龋齿或尖周脓肿。

二、副鼻窦炎:

持续钝痛,局部压痛,伴鼻分泌物增多及副鼻窦X光片的特征性所见。

三、Costen综合症:

轻或中度疼痛,无板机点,下颌骨运动时颞下颌关节有响声。

四、舌咽神经痛:

起自一侧咽喉沿耳前、颈部侧面向下放射,也放射到下颌的后面。

有时可始于耳的深部,发作由吞咽或伸舌引起,扳机点常位于扁桃体窝。

五、小脑脑桥角肿瘤:

疼痛持久伴面部感觉减退或伴其他颅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一、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止痛。

二、药物治疗:

苯妥英钠0.1mg3次/日

卡马西平0.1mg2次/日

三、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分支酒精阻滞疗法或三叉神经分支切断术。

中医中药:

同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定义]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麻痹。

[诊断]

一、症状:

20-40岁多见,男>女。

1、起病急,清晨醒来发现一侧口角发笨,一侧面部发笨或家人发现其一侧“脸歪”。

部分病人起病前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面部、颈部的轻度疼痛,

2、一侧面肌瘫痪,两侧罕见,构音障碍、挟食、流涎、闭目难、多泪。

二、体征:

眉下垂、额纹消失、皱眉、蹙额、眉上举均不能、闭目不能、Bell现象,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牵向健侧、不能鼓腮吹口哨,舌前2/3味觉消失。

三、诊断要点:

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脑桥病变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2、继发于中耳炎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3、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周围面神经麻痹伴四肢对移性迟缓性瘫痪、脑脊液中蛋白的细胞分离现象。

4、颅后窝病变:

脑桥小脑角肿瘤或脑底脑膜炎。

[治疗]

一、急性期的治疗:

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循,减少神经受压,促进机能恢复,缩短面肌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