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110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8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C)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D、分工协作关系

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

5、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应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7、“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刻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刻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C)

A、国家政治权利B、天才人物的创造力

C、社会生产D、阶级斗争

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B)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他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0、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D)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11、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指(B)

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

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12、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13、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C)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

1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B)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

15、19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根据主要是(A)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

C、社会的阶级关系D、生产力发展水平

16、与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相联系的经济形态是(B)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农业经济D、产品经济

17、人性指的是(C)

A、人的纯自然生物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

C、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D、人具有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19、认为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由必然所注定的观点,必然导致(B)

A、唯意志论B、宿命论C、唯物论D、历史唯物主义

20、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2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2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上层建筑是指(  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27、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2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2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30、社会革命根源于(  D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3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32、“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33、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3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35、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3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38、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3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40、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4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D、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42、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D)

A、人与人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C、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4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44、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45、在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劳动资料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A)

A、生产工具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自动化控制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

4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B)

A、政党B、国家政权C、政治法律制度D、道德伦理

47、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B)

A、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B、相对稳定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

48、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C)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

4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50、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C)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

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D、国家政权成为上层建筑的核心

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C)

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

5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5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D)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5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

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

5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B)

A、社会意识对性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5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57、群体意识是(D)

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

5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59.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A)

A、工具和目的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6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D)。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6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C)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6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B)

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

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6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6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

6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6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6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68、人类解放就是(C)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

69、腐朽的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是因为(D)

A、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期盼B、人们具有自觉的能动性

C、先进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7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D)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者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生产工具

7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C)

A、人与自然的关系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7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C)

A、某些社会发展的共有规律B、只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规律

C、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规律D、阶级社会中的普遍规律

7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B)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74、社会改革是(D)

A、社会发展中的质变B、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C、可以代替社会革命D、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

75、生产资料包括(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7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D)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7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

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

78、道德是(D)

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B、最抽象的意识形态

C、上层建筑的核心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79、社会形态是指(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80、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C)

A、产业革命B、思想革命C、政治革命D、经济革命

8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D)

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一切社会形态

82、实现整个社会形态质变的革命是(D)

A、产业革命B、技术革命C、思想革命D、社会革命

8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D)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8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D)

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85、经济基础是指(A)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8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D)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8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

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

88、社会基本矛盾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8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

9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D)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

9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D)

A、政治权力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D、阶级斗争

9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

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

9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94、社会革命的实质是(B)

A、用新的思想意识形态取代旧的思想意识形态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C、力量占优势的阶级战胜力量占劣势的阶级,从而确立其政治统治地位

D、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

9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B)

A、占人口的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

C、通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具有先进的思想

9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9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D)

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98、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99、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

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

10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中最根本的条件是(D)

A、人们的实践水平B、人们的思想素质C、科学文化水平D、经济条件

101、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D)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10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103、“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B)

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

10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

A、宿命论现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05、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A)

A、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B、人民群众的生活等于文艺作品

C、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典型D、人民群众的生活寓于文艺作品

106、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B)

A、重视人的自由B、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

C、肯定人的价值D、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107、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昧着(B)

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108、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C)

A、现实的人出发B、个人出发C、抽象的人出发D、人的自由出发

109、人性决定于(C)

A、先天的禀赋B、遗传因素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出身

110、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B)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属性D、意识特性

111、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A)

A、人的劳动B、人的理性C、人具有自由D、人具有意志

1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C)

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

11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C)

A、政治法律制度B、国家政权类型C、国家D、军队

11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15、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他能(D)

A、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B、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代表社会各阶级的利益D、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116、“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117、“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