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104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docx

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调研报告

关于广东省“转方式、调结构”的

调研报告

 

*********期间,市政府******率调研组赴广东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与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政府部门进行了交流,并实地参观了部分工业园区和企业。

课题组认为,近年来,广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有些很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广东把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同步考虑,围绕“招什么、怎么招”,形成了一些思路做法。

在指导思想上着眼于招商“选”资。

相对于以往的招商“引”资,广东新一轮招商“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利用外来资本、产业、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增量优化存量,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选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带动效应好的优质项目,一个是有利于补强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和产业集群配套的关键项目。

在招商对象上“央民兼招,内外并重”,瞄准大型央企、知名民企、500强外企。

一是“傍央企”。

早在2009年,广州市就曾邀请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领导人组成“百人考察团”到广州考察,举行战略合作座谈会,签订了总达300多亿元的28个合作项目。

到2010年底,广东省已与49家央企开展合作,合作项目约360个、总投资约1.5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68个、总投资1万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2300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与中央企业在京举办战略合作座谈会,现场与70家央企签署204个合同协议项目,总投资20852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额达六成以上。

二是引民企。

民营经济在推动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参阅资料:

民营经济成粤转型重要力量)。

今年,广东省以“民企相聚广东、共促转型升级”为主题,举行了面向知名民企的大型招商活动。

3月8日,广东省政府借全国“两会”之机,在京先行启动推介会,80多位参加全国两会的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家应邀出席。

参阅资料:

民营经济成粤转型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2002年至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数由205.97万个增至438.68万个,其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2002年至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以上,占GDP比重从38.6%上升到43%;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6.6:

36.8:

46.6调整为2009年的11.5:

41.5:

47,二产比重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美的、华为等企业销售收入已超1000亿元,超100亿的有9家,超50亿的有22家,超10亿的有218家,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三是招外企。

广东在“转方式、调结构”探索中,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方面,简化和规范外商投资审批制度、完善外商投资跟踪服务协调机制。

“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削减审批事项约250项,大大简化了外商投资审批程序。

另一方面,注重“以商招商”,依靠原有产业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吸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聚集。

比如,广州开发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高度聚集,由此吸引了英国天祥、瑞士通用公证行、德国莱茵等商品检测认证企业30多家,成为境内测试项目最多、涉及行业最广、认证资格和水平最高、检测能力最强的地区。

今年1-2月,在外资税收优惠“超国民待遇”终结的背景下,全省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86个,同比增长20.74%。

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的38个,1亿美元以上的6个。

在招商方式上注重创新。

一是主要领导挂帅。

据了解,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央企招商。

在民企招商方面,成立了由副省长为主任的组委会及其秘书处,秘书处下设14个专责小组、23个分团。

各地市也建立了领导招商联系点制度,主要领导带头走向招商一线,全力协调组织,形成强大合力。

二是重视利用央地合作平台。

广东省2011年组织的三场重大招商活动,都由中央相关部门、单位的参与合作。

今年年初,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面向大型央企招商;年中,将与全国工商联联合面向国内知名民企招商;下半年,将与商务部联合面向世界500强企业招商。

三是注重贴近基层,发挥企业积极性。

根据省内各地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明确招商定位和引资重点,特别是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等地区区别定位。

另外,在充分发挥传统的园区招商、协会商会招商、区域推介招商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帮助企业搞好招商引资工作。

二、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

近年来,针对传统产业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以及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东省提出了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策略,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一些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围绕这一策略,广东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一是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注重产业体系建设。

《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提出,到2015年要初步建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除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外,广东省各级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囊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各个领域,比如《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2011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等。

二是突出配套保障,注重凝聚区域力量。

广东省委省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跟进的政策文件,涵盖区域协调、产业指导、产业布局、人才保障等各个层面,使“双转移”在具体落实中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合力支持。

比如,200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正式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形成“双转移”战略,对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9年,广东省政府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配置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同时,广东省把产业转移纳入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之中,跳出单纯解决产业转移的局限,合理安排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对口建设转移工业园,发挥产业转移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增强了区域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与互动发展。

三是突出创新优化,注重在转移中实现提升。

广东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了“破”与“立”的关系,以“双转移”促进“双提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在“转移与转型”,“除旧和布新”上做文章。

一方面,通过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和相关政策引导,对处于衰退阶段的产业,或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或选择淘汰倒闭,为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腾出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另一方面,推动本地产业就地转型升级,由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由生产制造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

在发展重点上,近年来,广东省把发展工业研发设计、会展营销作为引导本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搭建公共研发平台,促进工业设计集聚等一系列政策,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推中小企业沿产业链上溯发展推动企业进行本地转型,完成“华丽转身”。

佛山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建陶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部分建筑陶瓷产量占据全国一半水平。

该市在转移陶瓷产业落后产能后,于2008年建成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致力打造“全球采购中心、陶瓷经济总部、名牌核心基地”,是国内首个专业性陶瓷产业总部基地。

该基地以智能化、生态型的总部楼群,形成集全球营销、管理、服务总部,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出口基地和信息中心为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基地,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的传播中心。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地区的国际品牌和福建、河北、浙江等地的国内品牌进驻基地,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成为陶瓷产业整合、发展、提升的高端平台。

三、以专业镇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专业镇,就是以镇(区)为基本地理单元、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一种集群经济存在形式。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专业镇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陶瓷、机械、五金等30多类特色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

2010年全省专业镇GDP超过1.2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28%,全省GDP超过20亿的专业镇超过130个,规模效应显著。

比如,花都狮岭的皮具产量占全国的1/3;增城新塘的牛仔服装占全国60%市场份额;中山古镇民用灯具占国内市场60%以上。

广东省在推进“专业镇”发展方面的核心思路是:

以市场为导向,以街道、乡镇行政区划单位为基础载体,围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机制为基本手段,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面向特色产业的、立足基层的区域创新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抓规划、抓示范。

广东省在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专业镇工作,促进集群经济创新发展。

积极实施专业镇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帮助专业镇制定产业和科技发展规划;开展“创新示范专业镇”和“双提升示范专业镇”认定工作,引导专业镇依靠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二是抓改造、抓培育。

抓改造,就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在专业镇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和营销体系。

抓培育,就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鼓励专业镇依托现有特色产业,积极应用推广精密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成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珠海三灶镇着力建设生物医药创新体系,集聚了联邦制药等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年产值超过60亿元;中山古镇、南海罗村等镇大力培育LED新兴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抓知识产权、抓品牌。

省科技厅与知识产权局联合开展专业镇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专业镇注册集体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发展区域品牌,扶持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和名牌产品。

依托专业镇行业协会,制定特色产业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知名度。

中山市大涌镇制订了多项红木家具产业联盟标准,其中《神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已经升格为国家行业标准,提升了大涌红木家具市场形象和品牌效应。

四、以“金融+科技”助推转型升级

广东省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利用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注重发挥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作用,发挥资本市场的放大功能和裂变效应,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互动发展,共同驱动“转方式、调结构”。

一是探索推出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

鼓励科研单位与商业银行开展买方信贷、金融租赁等新的合作业务,大力发展科技保险。

二是打造覆盖创新型企业成长全过程的融资体系。

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个性化、多样化的资助支持(在企业种子期,采用无偿资助或无息贷款,引导天使投资人对中小企业投资;在企业初创阶段,对企业进行中试费用补贴,提供风险投资支持;在企业高速成长期,提供加速器、贷款担保和上市融资等支持;在企业发展成熟期,重点关注集群化发展)。

三是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市场主体力量。

广东省在促进LED产业发展中,针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规模小,争取贷款难的问题,创新设计了“合同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的商业模式。

有实力的供应链管理公司与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结成战略伙伴,作为LED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

供应链公司凭借自身实力并通过示范工程的巨额投资争取银行低息贷款;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以供应链公司的授信额度为后盾,全力开拓市场,争取更多项目,进一步增强供应链公司与LED制造企业的议价能力,有效降低了融资风险。

目前,广东省LED相关产业产值已突破310亿元,占据国内市场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其中,全省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占全世界的50%。

五、进一步发挥财税扶持、导向和调节的作用

财税政策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要、可行且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广东省在这方面的主要举措有:

一是引导多元资金投入,放大财政资金作用。

广州高新区每年出资1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带动了80亿元的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设立3.5亿元的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专门资助专利申报、上市扶持、科技计划立项等,带动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投入模式(2009年,区内企业研发投入展映月总收入比重达到3.4%)。

佛山市2009年拿出10个亿支持民企自主创新,带动了380亿元的研发投入。

二是整合财力支持重点行业、重要环节。

一方面,对重点行业重点支持。

省财政设立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广州开发区设立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人民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项目建设和业务拓展。

另一方面,在关键环节形成财政支持的合力。

优化整合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各项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公共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等方面,形成合力。

比如,省直各部门在十大创新专项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当年的支持重点,作为安排年度财政性科技和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依据。

各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和安排仍由各部门负责,但所支持的项目必须符合专项要求和年度支持重点。

其中,科技、教育等部门主要支持基础研究、技术的研发和中试阶段,发展改革、经贸、信息产业、农业等部门主要支持试产及产业化阶段。

三是财政支持注重直接惠及企业。

引导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广州市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

广州开发区对于自主创新成就显著、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企业,采用以奖代拨、以奖代补的办法,由财政出资对企业进行鼓励(比如,在每年的科技进步奖中选取在自主创新上有重大突破的10个项目,奖励项目主要负责人);对新上市公司和进入股权代办系统的公司分别给予300万元和50万元的资助(全区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3家)。

四是在税费支持政策方面,注重做减量。

除国家统一规定征收的税费外,“双转移”园区内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面清理取消,实行“零收费”。

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和个人从事技术改造、转让、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等收入均免征营业税。

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服务业升级

广东省毗邻港澳,具有人文、历史、地利等独特优势,港澳也有这方面的客观需要。

特别是CEPA“先行先试”政策推出后,更增强了港澳服务业进入广东的信心(2010年,广东吸收香港服务业投资项目2237个,实际投资55.7亿美元;吸收澳门服务业投资项目91个,实际投资1.6亿美元,在金融、交通、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合作项目推进顺利)。

主要作法有:

一是抓住政策机遇,主动推进。

在CEPA及其补充协议框架下,国家先后批准内地部分服务业对香港、澳门扩大开放政策在广东先行先试,分别达到41项和33项。

在此基础上,广东抓住机遇、主动推进三方合作,2010年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把服务业列为深化粤港合作的重点领域。

同时,加快推进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跨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口岸合作。

二是错位发展,甘当配角。

广东省配合国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从战略高度提出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广州开发区创新“香港接单-广州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专门承接香港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项目转移(加强与香港金融机构合作,主动充当香港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区),由此推动本地制造业“前店后厂”模式向服务业“前店后楼”模式提升。

三是政府协调与民间合作并进。

当前,粤港澳合作逐渐从市场引导下的企业自发合作开始向市场主导、政府规制和企业为主体的自觉合作转变。

在此背景下,广东各级政府顺势而动,积极搭台,与民间合作形成推动合力。

比如,广州开发区积极推动穗港服务业联盟,加强两地民间中介机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争取开发区企业以会员身份加入香港有关行业协会,依靠香港行业协会的专业化管理和成熟经验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

***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