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034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高考.docx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单元质量评估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高考

单元质量评估

第四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

2.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说明(  )

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

②中小农户负担沉重

③起义口号已经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

④北宋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照政绩和资历提拔官员

B.取消“恩荫”制度,防止权贵垄断官位

C.改革贡举制度,令州县立学

D.慎选地方官吏,通过考试统一录取

4.《文献通考》记载:

“(宋)太祖、太宗……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5.(2013·北京模拟)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  )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

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

6.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

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

7.(2013·台州高二检测)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8.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

“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9.(2013·宜宾模拟)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明治维新

10.《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

(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

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5分,第12题13分,第13题17分,第14题15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后)既而储积如丘山,屋尽溢不能容,又别命置库增广之……迨元丰间,年谷屡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

余财羡泽,至今蒙利。

——[北宋]陆佃(1042-1102)《神宗皇帝实录叙论》

(1)据材料一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什么?

从材料看,他认为变法招致“怨诽之多”的原因是什么?

(5分)

(2)有人依据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作出了两种明显不同的解读。

请简要写出这两种解读。

并指出这两种解读各自成立的理由。

(10分)

12.安民、富民、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休耕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

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

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是实际结果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

……市易法之弊端,就连最初倡导市易法的魏泽忠都“愤腕自称,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

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人民“殷盛”,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农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

13.(2013·烟台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易法,宋王安石新法之一。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材料二 他(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为“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他还称赞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并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1)结合材料一,谈谈市易法的作用。

(8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法令内容的认识,并谈谈给予王安石如此高评价的原因。

(9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石……上万言书,以为: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 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不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这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

商业重在货物流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与别人交换的纽带,这也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

王安石与守旧派不同点又是什么?

有如守旧派认为“谷重而农劝”,那是很消极的;王安石则主张兴修水利、改良生产工具和土壤、鼓励农民安业、大力开垦荒地等,官府要积极参与农事、干预农事。

又如守旧派对手工业一向忽视,对商贾力求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方式;王安石则主张调节日用器物的需要,官府直接参与并干预其商业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封建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放任政策,扶助商业的发展。

——育龙网《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指出为此采取的三项具体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特点。

(9分)

(2)从材料二看,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制定错误政策,纵容土地兼并,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2.【解析】选A。

“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负担沉重的社会现实,但这一口号并未直接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3.【解析】选C。

庆历新政依照政绩提拔官员,并严格“恩荫”制度,对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因而A、B、D说法不准确。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北宋军队人数众多,机构臃肿,士兵素质较低,并没有形成富国强兵。

C从“尽收天下劲兵”一句看出。

B从收拢兵权的意义分析,可以得出。

A从“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可以得出。

5.【解析】选D。

“恩荫”制造成官僚机构臃肿,是北宋积贫原因之一,故D说法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作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

B、C、D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7.【解析】选B。

从图片的内容看,提到了利息高低,农民负担重的问题,所以根据此意可得出是基于对农民的剥削太重的争论。

【规律方法】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成败的认识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8.【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摇摆不定。

9.【解析】选C。

根据图片材料中“全部作废,按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办事”可知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王安石变法。

10.【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其他各选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

11.【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失败原因及对其评价,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膏泽斯民”等信息解答“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根据对“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的理解概括“原因”。

(2)题,首先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概括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然后用王安石变法的有关措施及其产生的不同作用进行论证。

答案:

(1)初衷: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兴利除弊,为国家理财,富国强民。

原因:

部分士大夫苟且偷安、碌碌无为,不关心国事,与小人同流合污。

(2)解读一:

王安石变法富有成效,使国家财富大量增加。

理由:

王安石变法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国家的收入;在商业和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开支。

解读二:

王安石变法借理财之名,大肆敛财。

理由:

王安石变法中征收的“青苗钱”“免役钱”等对百姓来讲是不小的负担;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更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12.【解析】第

(1)题,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内容中有利于富国富民、发展生产的内容即可。

(2)题第一问,鼓励农耕的内容根据材料中提示的信息概括出政府授田、推行轮作和允许迁移等内容即可;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改革的作用即可。

第(3)题,概括材料三的信息即可回答。

答案:

(1)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措施:

实行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轮休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较多的地方。

作用:

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家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安定。

(3)新法危害百姓生活,新政树敌太多。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它的认识。

(1)题,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即可。

(2)题,要注意结合对现代制度的理解,分析梁启超的认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评价高的原因。

答案:

(1)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认识:

青苗法和市易法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免役法按照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保甲法维护地方的稳定。

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

14.【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

要注意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及失败原因来分析。

(1)题,关键在于归纳其变法的主要特点;第

(2)题,要仔细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分析。

答案:

(1)核心:

理财。

措施: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

(任答三项)

主要特点:

打击大地主、大官僚,改变社会财富在政府和地主官僚之间的分配。

(2)倾向:

增强政府组织和发展社会生产的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原因:

触及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利益;违背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